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 (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子宫阔韧带ETT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月经紊乱半年入院,B超提示盆腔包块,手术标本见肿块位于子宫左侧阔韧带。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上皮样瘤细胞巢、地图样坏死、血管瘤细胞套样结构及膨胀性生长方式。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CK、CK18、p63、CD10呈弥漫强阳性表达,EMA、HCG、PLAP、PR、E-cad呈局灶阳性,α-inhibin、HPL、ER、desmin、SMA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ET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中间滋养细胞肿瘤,可发生于子宫阔韧带,具有独特的生长方式及组织学、免疫学表现,尚需与绒毛膜癌、上皮样平滑肌肉瘤、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BA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BAC组)及其癌旁肺组织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并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AC组VEGF-C、VEGFR3阳性率及L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EGF-C在BAC组非黏液型阳性率显高著于黏液型(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R3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LVD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BAC组VEGF-C、VEGFR3与L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C与VEGFR3在BAC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抗BAC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VEGF-C、COX-2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中VEGF.C、COX-2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BAC60例为实验组,肺腺癌伴BAC20例和肺腺癌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COX-2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C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7%、90.0%和95.5%,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BAC非黏液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黏液型(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C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联(P〉0.05)。COX-2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3.3%、75.0%和77.3%,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BAC伴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肿块直径≥3cm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3cm组(P〈0.05),COX-2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VEGF-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VEGF—C联合COX-2检测可用于BAC侵袭、转移特性的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穿插于肌层组织间,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类圆形,胞质红染或透亮.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间、细胞巢团周围及血管周围均见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和vimentin(+).3例患者术后随访12~ 6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定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表型,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邹亮  高慧淳  朱敏媛  刘文  欧阳莉  周建洪 《广东医学》2012,33(14):2091-2092
目的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U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CUL 122例组织为观察组,子宫普通型平滑肌瘤(OUL)118例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组织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IF-1α与Ki67的表达。结果采用肌瘤剔除术的CUL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的CUL患者(P<0.01);采用肌瘤剔除术的OUL患者复发率高于采用全子宫切除术的OU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L中HIF-1α与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OUL和子宫平滑肌组织(P<0.05);其中采用肌瘤剔除术的CUL中,复发组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HIF-1α与Ki67呈正相关(rs=0.366,P<0.05)。结论 CUL更适宜全子宫切除术,HIF-1α与Ki67在CUL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提示在CU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采用肌瘤剔除术式患者,Ki67对预测CUL复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