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总结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合并区域性回肠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诊断为MD合并区域性回肠炎的3例患者的病例特征,并总结分析相关文献。结果MD合并区域性回肠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黑便/便血、腹泻,诊断周期较长,首次诊断易考虑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通常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minosalicylic acid drugs,5-ASA)、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佳。肠镜下多表现为憩室炎或憩室远端的回肠溃疡、糜烂,病理多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小肠镜检查对憩室的检出率高,外科手术治疗后回肠炎症改善明显。相关文献复习提示MD合并区域性回肠炎常难以与CD鉴别,MD距回肠炎的长度为30~340 mm,以累及黏膜层为主,有累及黏膜下层的病例报道。结论MD可伴反复出现的区域性回肠炎,其中少数和CD相关,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对于难治性区域性回肠炎,当发现合并憩室炎时,应当考虑复杂性MD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 而难治性克罗恩病可能还需内镜甚至手术干预, 尤其对于术后复发患者, 如何权衡药物、内镜及再次手术的利弊, 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报道1例(17岁男童)经激素、硫唑嘌呤、手术、阿达木单抗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克罗恩病患儿, 在无症状、体重增加但炎症指标升高的情况下, 内镜下仅发现肠吻合口小溃疡, 此时如何调整药物、是否选择内镜干预或手术难以抉择。该患者最终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及医患共同决策, 选择经内镜钳管道置入造影管, 注入造影剂明确是短段狭窄后, 行内镜下狭窄切开, 发现吻合口口侧端活动期纵行溃疡, 果断转换药物, 结合内镜干预, 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回盲部炎症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分析早期CD的临床特征,为CD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发现不明原因回盲部炎症病变的232例患者,对其进行>1年的前瞻性随访。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早期CD与非特异性肠炎和肠结核患者表现为腹部症状(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伴随症状(口腔溃疡、关节痛),ESR升高,CRP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粪便隐血阳性率,内镜下病灶大小、形态、累及部位,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CD相关因素。结果 232例患者中,男155例,女77例;初诊年龄为(43.9±13.8)岁;随访时间(范围)为27个月(12~79个月),诊断为早期CD 29例(12.5%),肠结核45例(19.4%),非特异性肠炎105例(45.3%),未明确诊断53例(22.8%);其中29例早期CD患者均有腹部症状,在172例有腹部症状的回盲部炎症病...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探索环磷酰胺脉冲式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本中心采用环磷酰胺脉冲式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的16例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为环磷酰胺(750 mg, 1次/月)静脉滴注联合沙利度胺口服(75~100 mg/晚,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当日给予水化,谷胱甘肽、美司钠静脉滴注预防肝功能损伤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第3次治疗后及停药前患者血常规、ESR、CRP、粪便钙卫蛋白(faecal calprotectin, FC)、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简要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 SES-CD)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不短于3个月,最终可以进行临床及内镜疗效评价患者12例。结果 纳入研究的12例患者,治疗时间为3~12个月,3例达到黏膜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OTSC系统在处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OTSC治疗的3例胃癌根治术后食管吻合口漏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例,女1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操作前均进行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通畅的引流措施及足够的营养支持。利用内镜下OTSC系统处理吻合口漏,包括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食管-残胃吻合口漏2例。结果 OTSC治疗距首次手术时间分别为45 d、27 d、28 d,漏口直径分别为8 mm、10 mm、2 mm,每例患者均使用1枚OTSC夹,OTSC系统操作时间分别为20 min、12 min、11 min,术中确认成功封堵漏口共2例,虽然另外1例未完全闭合漏口,但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4 d、48 d、22 d。随访时间分别为18个月、34个月、6个月,3例患者已恢复经口进食,目前均无瘤存活,无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OTSC治疗胃癌根治术后食管吻合口漏安全、微创、可靠,不足之处费用较高,特殊部位的操作对于内镜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推荐在有经验的专科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