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将华西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理念更好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针对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改革后的课程中设置了名为“认识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教学单元,让学生在生动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特点及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掌握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手段、科研思路,也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个性化、专业化的巧妙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收获了更加优秀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不同来源糠秕马拉色菌菌株的蛋白酶活性并研究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 3 3株临床分离株和 2 8株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 ,并选择蛋白酶活性不同的 3株菌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毒力实验 ,以小鼠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t =5 .2 96,P <0 .0 1) ,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性愈高的菌株 ,相应死亡率愈高 ,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 ;蛋白酶活性与菌株致病性呈直接正相关 (r =0 .992 5 ,P <0 .0 1)。结论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蛋白酶活性高低与菌株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研究药物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MIC的逆转情况。方法:通过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利舍平及维拉帕米联用前后的MIC值及86株桐绿假单胞菌对其它常用抗生素的MIC值;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74.4% ;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2.2%;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5.1%;洛美沙星耐药率为20.9%。加入利舍平及维拉帕米后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菌株的MIC值均无变化,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用后FIC指数范围为0.1~1.5,66%的FIC指数≤0.5。结论:86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交叉耐药外,还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在耐药。利舍平及维拉帕米不能使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少星的耐药性降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聚乳酸 -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作为防龋基因疫苗的投递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用PELA包被本室构建的防龋基因疫苗pEGFPC1 pacA ,对DNA/PELA微球制备方法、微球特征以及体外转染进行了初步研究。微球采用改进的溶剂挥发法双乳液(W1/O/W2 )体系制备。 1.0 5mg/ml高纯度的重组质粒pEGFPC1 pacA水溶液作为内水相W1,PELA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油相O ,2 .0 %的PVA溶液作为外水相W2。用溶剂抽提法 (5 %的异丙醇水溶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0 0 40 0 9) ;973项目作者单位 :610 0 41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  相似文献   
5.
临床分离耐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单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对PCR-RFLP-SSCP分析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突变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为靶序列,用PCR、PCR-SSCP、PCR-RFLP、DNA测序、OMIGA软件分析等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在铜绿假单胞菌10株耐药突变株中,有8株的gyrA基因的83位表现出高频的单点突变,其突变方式全为ACC→ATC。gyrA的PCR扩增产物Sac Ⅱ酶切片段与测序结果一致。SSCP带谱与测序结果比较,除1株(PSA2)其SSCP带谱与标准株相同,但测序结果有点突变外,其余菌株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分子机制主要表现为gyrA基因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Thr-83→Ile),利用PCR-SSPC-RFLP系统,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耐喹诺酮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gyrA中至少1个碱基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可示踪防龋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一含绿荧光蛋白报告基因 (gfp)的防龋基因疫苗 ,利用绿荧光蛋白特有的发光性质 ,示踪防龋基因疫苗在体外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以质粒pPC4 1为模板 ,扩增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质抗原(PAC)分子的氨基端A区 (pacA) ,以此作为基因防龋疫苗的目的基因片段 ,与质粒pEGFP_C1重组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_pacA ,并经酶切、测序鉴定 ;重组质粒瞬时转染COS1细胞后 ,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发绿色荧光的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的荧光强度, RT_PCR扩增pacA基因片段检测重组质粒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中的pacA片段完全来自pac全基因序列 ,pEGFPC1_pacA构建正确 ;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了发绿色荧光的细胞 ,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的荧光强度 ,并证实了重组质粒pacA片段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被转录。结论 重组质粒中的绿荧光蛋白基因以及置于gfp基因之后的防龋基因片段均能在体外同时正确表达 ,为深入研究防龋基因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了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PCR方法,扩增2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力环丙沙星耐药株、4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和PA01菌株的Ⅱ类拓扑异构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片断;并对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表现出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26株中有24株)。突变主要发生在gyrA基因(22株)和parC基因(14株)上,其中gyrA基因的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22株中有21株,ACC→ATC,占90%),parC基因第80位氨基酸密码子也表现出较高的突变率(14株中有12株,TCG→TTG,占60%),4株耐药株的gyrB和3株耐药株的parE基因发生单点突变,2株耐药株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朱检测到突变。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部分喹诺酮和β→内酰胺类药物对耐药突变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表明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试验所用24株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呈现100%的耐药;对左氧氟沙星65%的耐药;4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表现出耐药;30%的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75%的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瓜蛋白抗肿瘤活性的机制.方法:从新鲜的苦瓜种子中分离纯化苦瓜蛋白,通过MTT比色法分析其对SGC7901细胞以及正常人二倍体细胞2BS增殖的影响,并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等手段,研究苦瓜蛋白诱发胃癌细胞SGC7901的形态学、DNA含量变化.结果:苦瓜蛋白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IC50约为18μg/ml,在相同剂量下对2BS细胞的抑制率仅为8%;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加药后的SGC7901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及DNA含量变化.结论:苦瓜蛋白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发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Haps蛋白表达量影响因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HapS蛋白质片段表达与分泌量的条件。方法用BHI液体培养基培养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观察不同培养时间对NTHi培养液光吸收值的影响和HapS蛋白质片段分泌量的变化;NTHi在BHI培养液中培养18 h后,加入IPTG诱导不同时间,观察其对HapS蛋白质片段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增加NTHi在BHI中的培养时间,培养液的光吸收值呈下降趋势,其培养上清提取的蛋白质样品经SDS-PAGE电泳没有显示出HapS蛋白质片段(110KD)的条带;加入IPTG诱导80min后,提取的蛋白质样品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出有明显的110KD的条带。结论增加培养时间不能增加NTHi的细菌总数和HapS蛋白质片段的表达与分泌量,而IPTG能诱导NTHi细菌hap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HapS蛋白质片段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10.
绿脓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脓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耐药。研究发现PA细胞膜上的主动外排泵是导致其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由菌体细胞膜的内膜蛋白与外膜蛋白组成,在六种外排泵中外膜蛋白OprM最为常见。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PA多重耐药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进行筛选,探讨PA多重耐药和主动外排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