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j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 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眼晶状体混浊的疾病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病,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一般当白内障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施行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后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双标记技术,部分病例辅以Southern印迹杂交和血清学检测,对91例IgA肾病肾穿刺标本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 肾组织内HBAg阳性率为69%(63/91)。HBV DNA原位杂交阳性率为43%(39/91)。作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的27例,18例(67%)HBV DNA阳性,均属整合型,其中的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很快,人们对免疫反应及炎症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己有了充分认识,但对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尚不多.IL-10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向生物活性的免疫抑制因子和抗炎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及移植排斥反应等.急性脑梗死后,IL-10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等途径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现就IL-10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 ,使用放射治疗 (放疗 )加内镜下微波局部热疗治疗 5 6例进展期食管癌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由本院消化科与放疗科合作选取中上段进展期食管癌 5 6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16例 ,年龄 5 1~ 82岁 ,平均年龄 6 5岁 ,病变长度为 8~ 11cm。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及内镜检查确诊为不能手术的进展期食管癌。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鳞癌。 1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转移灶最小为 0 .5cm× 0 .5cm ,最大为 4cm× 4cm ,治疗前大部分患者 (5 3例 )仅能进流质饮食 ,3例患者完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机磷中毒突触前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氧乐果染毒,检测不同浓度氧乐果对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检测有机磷中毒是否对运动神经元的agrin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结果(1)正常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明显高于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2)不同浓度氧乐果染毒组(0.1mmol/L,0.01mmol/L)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mRNA水平,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损害程度与有机磷杀虫剂剂量存在正相关,即浓度大,agrin基因转录水平低;(3)0.1mmol/L浓度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时间小于12h,0.01mmol/L浓度氧乐果染毒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可较长时间存活。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agrin基因表达,且损害程度与有机磷杀虫剂剂量存在正相关,即浓度大,agrin基因转录水平低,神经肌肉接头损害严重,存在突触前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需手术急取常见异物。笔者临床护理中护理过多例该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甲、鼻息肉术后应用凝血酶止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甲、鼻息肉术后止血,以前均以凡士林纱条行鼻腔填塞,术后不良反应较多,我院自1995年至今,在82例鼻甲、鼻息肉术后止血中,应用凝血酶、明胶海绵贴敷于手术创面上,止血效果可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2例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16~50岁,病史...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佳媚  马学玲  刘亢丁 《武警医学》2006,17(11):845-846
目前,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的进展将脑梗死的治疗推进到一个新时代。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近年来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脑梗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的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