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和总IgE水平,探讨支原体感染与IgE的关系。方法选择小儿哮喘病例在就诊时同时抽血留取血标本,被动凝集法检测MP—Ab(肺炎支原体抗体)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总IgE,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21个样本,经统计学分析,r=0.17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Ab与总IgE水平无表现相关。结论支原体感染不一定通过引发IgE升高的途径来影响机体。其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伴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幽门环肌切开术附47例总结临汾地区人民医院(041000)吴书平,颜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病。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但麻醉时婴幼儿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在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期间对47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婴...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自1998年起开展了红细胞酶3项检查 ,即红细胞葡萄糖_6_磷酸脱氢酶(G_6_PD)、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丙酮酸激酶(PK)的检查 ,2年来共发现PK缺乏患儿10例 ,今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中男6例 ,女4例 ;其中新生儿7例 ,婴幼儿3例 ,年龄最小1天 ,最大2岁。新生儿均因黄疸入院 ;婴幼儿中1例4个月患儿 ,因面色苍黄3月入院 ,最后证实为PK缺乏及 β_地中海贫血 ;1例1岁5月幼儿因咽炎、高热抽搐入院 ,因其母为血红蛋白H病患者 ,筛查时发现G_6_PD及PK缺乏 ,血红蛋白检查未发现异常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含小鼠Hes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并观察其在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Hes1基因在成年小鼠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限制酶对pEGFP-mHes1质粒和pDC316质粒进行酶切,将获得的mHes1目的基因片段和pDC316质粒酶切产物回收,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形成pDC316-mHes1穿梭质粒,并用PCR法及EcoR Ⅰ+HindⅢ双酶切法对pDC316-mH-Hes1进行鉴定。利用AdMax包装系统,穿梭质粒pDC316-mHes1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Hes1,其报告病毒是包含高强度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腺病毒Ad5 -EGFP。向成年C57BL/6小鼠海马中立体定向注射Ad5 -mHes1及Ad5-EGFP,Western blotting检测注射后7 d Hes1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用PCR法及EcoR Ⅰ+HindⅢ双酶切法对pDC316-mHes1鉴定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经测序后其序列与mHes1 CDS序列一致。注射后7d,Hes1蛋白在PBS注射组和Ad5-mHes1注射组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其Hes1蛋白与GAPDH的比值分别为0.363±0.053和0.705±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荧光显微镜下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观察到Ad5-EGFP表达的绿色荧光。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d5-mHes1表达载体系统,并在C57BL/6成年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了Hes1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最新的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80例脑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并且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结果:80例脑脓肿患者,死亡率是11.25%,年龄2—84岁,最常见的感染人群为青壮年55倪K68.75%)。隐源性感染途径34例(42.5%),额叶和顶叶脑脓肿的发病率是33.75%,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53例(72.5%),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感染分别是9例(42.86%)和5例(23.81%)。26例(32.5%)患者药物保守治疗,进行脓肿穿刺抽吸术的患者为18例(22.5%),26例(32.5%)进行了手术切除,6例(7.5%)例采用联合治疗,4例(5%)在入院后很快死亡。结论:隐源性感染已经成为近些年最常见的感染途径,额叶和顶叶成为脑脓肿的最高发的区域。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对于不适用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脓肿穿刺抽吸术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5岁.因反复咳喘3 年来诊.患儿自2岁多起发病,每于晨起及夜晚咳嗽,曾于多家医院诊治,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服解痉药可缓解,停药症状又反复.有奶癣史.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史者.  相似文献   
7.
咽结膜热2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荣 《河北医药》2000,22(6):457-457
咽结膜热在儿科临床中并不少见,但近年文献少有报道。本文总结本科1987年1月~1997年12月的全部咽结膜热的住院病人共23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237例,男156例,女81例;~5岁125例,~10岁86例,~14岁26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咽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特点。其中体温≤38.5℃55例占23%,>38.5℃者182例占77%。单侧结膜充血101例,双侧结膜充血136例。咽充血( )69例,( )168例。发热天数最短3d,最长11d,平均7.36d。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12 检验结果 237例中白细胞总数<10.0×109L者176例占74%,其中合并支气管炎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在中医寒证咳嗽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诊断为上呼吸道炎并按中医辨证为寒咳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在西医上呼吸道炎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沙丁胺醇,对照组不加沙丁胺醇,均在3 d后复查并记录治疗效果。同时进行变态反应性指标测定。结果:治疗组63例中,显效27例,好转31例,无效5例;对照组69例中,显效2例,好转13例,无效5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变态反应性指标阳性组和阴性组疗效对比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在中医寒性咳嗽中有明显的疗效,其在寒咳中的疗效不受变态反应体质影响。  相似文献   
9.
颜荣 《求医问药》2014,(16):157-158
目的:分析98例患者在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因使用莫西沙星而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比,本组中年龄>60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98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占68.37%;有31例患者单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占31.6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9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占27.55%;有71例患者静脉滴注药物进行治疗,占72.4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患者中,与其他各时间段相比,在用药10-9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其年龄是否偏大、是否联合用药及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常为用药后10-90min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在中医热症咳嗽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儿科专家门诊85例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炎并经中医辩证为热咳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按西医上呼吸道炎治疗,治疗组在这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对照组不加沙丁胺醇,均在3天以后复查并记录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全部病人进行变态反应性指标的测定,分别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将阳性和阴性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疗效判定标准同前。结果8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22例;对照组显效11例,好转14例,无效17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He=1.127,P〉0.05)。而治疗组变态反应性指标阳性者疗效较优于阴性者,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He=5.1,0.05≥P〉0.01)。结论沙丁胺醇在中医的热性咳嗽中无明显的疗效优势,但对具有变态反应性体质的热咳病人,沙丁胺醇则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