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体内与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以不对细胞产生毒性的氧化苦参碱剂量作为实验剂量,流行性出血热病毒76-118株作为病毒株,用3种方法处理Vero细胞:①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用10-1~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后换维持液;②分别用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再用药物处理48 h后换维持液;③将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与药物同时处理细胞,48 h后换维持液.每一病毒稀释度处理4孔细胞,同时设4孔作为阳性对照,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判定药物对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2周龄地鼠30只,体质量30 ~ 40g,按体质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用100TCID50出血热病毒进行腹腔接种(0.1 ml/只);第4天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1∶100稀释的氧化苦参碱0.1 ml/只,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取鼠肺制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氧化苦参碱按1∶8稀释为安全剂量;病毒稀释度为10-4时,方法2、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均为-2.53,P均<0.05),方法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36,P>0.05);病毒稀释度为10-1~10-3、10-5、10-6时,各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0、-0.32、-0.19、4.21、4.21,P均>0.05).体内实验证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1μmol/L的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疗程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TBIL、ALT、γ-GT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12%vs 76.32%,P〈0.05);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TBIL、ALT、γ-G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LT和γ-GT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B在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腹腔同时注射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动态观察给药后2、4、6、8 h肝脏病理改变;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肝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结果肝组织病理:给药后4 h出现凋亡细胞,6 h大量肝细胞凋亡,8 h以肝细胞坏死为主;TUNEL:给药后凋亡指数逐渐升高,6 h达到高峰,8 h有所降低;免疫组化:组织蛋白酶B表达2 h无明显变化(P〉0.05),4 h逐渐增加,8 h达到高峰(P〈0.05);RT-PCR:2 h组织蛋白酶B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4 h表达略有升高,6 h表达最高,8 h表达有所降低(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B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凋亡而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汉坦病毒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凋亡的机制.方法 汉坦病毒感染VeroE6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内汉坦病毒核心蛋白(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DNA-ladde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汉坦病毒感染Veto E6细胞诱导凋亡的发生,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 -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hrelin对高脂喂养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和Ghrelin组,每组10只小鼠。NC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HFD组及Ghrelin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进行药物干预4周:Ghrelin组给予Ghrelin(60μg/kg)每日两次腹腔注射,相应NC组及HFD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进行对照;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实时PCR检测肝脏组织Akt、GSK3β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Ghrelin组大鼠肝脏湿重、血TC及TG均低于HFD组(P0.05);Ghrelin组与HFD组比较,SOD明显增高(P0.05),MDA有所降低(P0.05);Ghrelin组与HFD组相比,肝脏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升高1.03倍(P0.05),GSK3β基因mRNA表达升高3.23倍,(P0.05)。结论 Ghrelin能改善高脂喂养大鼠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HCV核心蛋白所致肝细胞能量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pcDNA3.1-core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的活性氧(ROS),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ATP/ADP比例和AMPK α2酶活性,比色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与还原态之比(NAD+/NADH),荧光定量检测SIRT1酶活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IRT1、AMPK α2的表达.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HepG2细胞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2 000的HCV核心蛋白.与HepG2细胞相比,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ROS水平升高(1.0±0.1比4.0±0.5,t=14.411,P<0.01);ATP/ADP比例无明显变化(8.2±2.2比9.3±2.8,t=0.757,P>0.05);AMPK α2酶活性(0.8±0.2比0.2±0,t=7.345,P<0.01)明显降低;NAD+/NADH比例明显降低(0.08±0.02比0.02±0,t=7.348,P<0.01);SIRT1酶活性[(0.30±0.05) pmol·μg 1·min-1比(0.15±0.04) pmol·μtg-1·min-1,t=5.738,P<0.01)]明显降低;SIRT1 mRNA(0.8±0.2比0.4±0.1,t=4.382,P<0.01)和AMPK α2 mRNA(0.9±0.3比0.2±0,t=5.715,P<0.01)表达明显降低;SIRT1蛋白(0.8±0.2比0.3±0,t=5.941,P<0.01)和磷酸化AMPK蛋白(0.5±0.1比0.1±0,t=9.608,P<0.0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CV核心蛋白能下调SIRT1-AMPK信号通路活性,导致肝细胞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保护组。模型组和保护组一次性腹腔注射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保护组于造模前60min给予VEGF腹腔注射,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注射同等体积的0.5%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给药后6h分别留取血清、肝组织标本。检测肝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保护组小鼠血清ALT[(328.44±38.26)U/L比(754.55±89.58)U/L]和AST[(345.94±53.86)U/L比(812.66±72.68)U/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护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保护组小鼠血清HGF水平[(1.31±0.09)ng/L比(0.56±0.05)ng/L]和肝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30.34±2.58)%比(11.63±1.08)%]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外源性VEGF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于判断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10例,测定血清肌酐(CR),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BA,根据公式计算MELD值,单一评估MELD,TBA及二者联合对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恶化死亡组的MELD值及TBA均明显高于好转治愈组(P〈0.05),MELD值、TBA值各组间病死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MELD值≥30,TBA值≥200联合判断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65%,97.37%,MELD值与TBA值呈正相关(r=0.9903,P〈0.01)。结论 MELD分值联合TBA可以提高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 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通过Lipofecta- mineTM基因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经Western blot证实有HCV核心蛋白表达.应用放射同位素法检测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