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线粒体辅酶Q(MitoQ,Mitoquinone)对高脂饮食大鼠肾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H组,n=10)、治疗组(HM组,n=10)和对照组(N组,n=10)。N组喂食基础饲料,H组、HM组喂食高脂饲料。9周后,HM组自饮水中加入MitoQ。三组大鼠继续喂养10周后进行肾脏声学造影检查,并检测大鼠血生化及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与N组及HM组比较,H组大鼠肾皮质达峰时间(TTOP)延长,增强强度(A)及充盈速度(C)下降(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增高(P<0.01),HM组与H组比较,以上各指标明显改善。H组血清及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HM组及N组(P<0.01)。结论 MitoQ可降低机体内过氧化物含量,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肾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血管指数(CUVI)预测冠状动脉造影高风险血运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以冠心病为首发症状患者1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最终选择血运重建95例作为重建组,其余53例未重建者作为未重建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中膜外厚度(EMT)和斑块结构。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等)以及血生化指标(包括FPG、TC、LDL、同型半胱氨酸、CRP、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血生化结果和颈动脉血管超声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并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组IMT和EMT明显大于未重建组,斑块形成率增加,总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和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未重建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OR=2.654,95%CI:2.001~3.232,P<0.01)、EMT(OR=1.569,95%CI:1.123~2.141,P<0.01)、斑块形成(OR=4.526,95%CI:3.756~5.265,P<0.01)和总斑块厚度(OR=3.421,95%CI:2.758~3.969,P<0.01)是CUVI预测冠状动脉造影高风险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UVI列线图模型,总分220分。ROC曲线显示,CUVI模型预测冠状动脉造影高风险血运重建的AUC为0.856(95%CI:0.811~0.901,P<0.01),灵敏度为0.856,特异度为0.774。结论超声定量检测颈动脉多参数对指导临床准确评估冠状动脉造影高风险血运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建立CUVI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为非狭窄组(无狭窄或轻度狭窄)161例和狭窄组(中重度狭窄)74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TCD参数,分析颈动脉超声、TCD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 狭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以及MCA、VA、ACA、PCA、BA的PI和R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s=0.579~0.817,均P<0.05)。以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OR=3.584、1.065,均P<0.05);颈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