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125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RA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镜下病变检出情况和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运行时间等。结果125例患者中,35例拟行全小肠检查(1例因吞服失败而未完成),90例在磁控条件下行食管及胃部检查。磁控胶囊内镜在食管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8.5 (5.3,12.5) s,在胃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49.0 (17.7,94.0) min,行全小肠检查的患儿,胶囊内镜在小肠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252.0 (192.5,340.0) min,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7.1%(34/35),检查完成后所有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上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1.8%(89/124),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8.6%(24/35)。磁控胶囊内镜对儿童RAP的总体病变检出率为73.4%(91/124)。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在RAP患儿胃肠道病变检查中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且安全无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控胶嚢胃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gastroscopy, MCCG)在儿童胃、十二指肠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与传统胃镜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腹痛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60例8~16岁患儿临床资料。患儿根据胃镜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CCG检查组及传统胃镜检查组各8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情况、检查时间、耐受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分别顺利完成MCCG检查79例及传统胃镜检查78例, 病变检出率两组比较, 食管[1.3%(1/79)比1.3%(1/78), χ2=0.000, P>0.999]、胃[87.3%(69/79)比91.0%(71/78), χ2=0.552, P=0.327]、十二指肠[15.2%(12/79)比19.2%(15/78), χ2=0.450, P=0.53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CG组与传统胃镜组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41.0, 109.5)min比6.0(4.3, 7.0)min, U=24,...  相似文献   
3.
食管乳头状瘤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多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而喉乳头状瘤样是人类乳头瘤病毒6、11感染引起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瘤样病变,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解决喉梗阻和缓解病灶复发。上海市儿童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食管乳头状瘤合并喉乳头状瘤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反复复发,但未侵袭邻近组织和器官,先后进行了多次胃镜和喉镜下病灶切除手术,随访1年,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食管内乳头瘤样改变明显减少,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为(9.90±2.12)岁,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分析患儿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定时钡餐造影和身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定期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手术时间为(1.50±0.87)h,隧道总长度为(8.50±1.57)cm,隧道开口距胃食管连接部长度为(6.55±1.23)cm,肌切开长度为(3.90±0.94)cm。15例患儿中,1例术中出现胃穿孔,予钛夹夹闭创口,术后愈合;5例术后皮下气肿,均自行吸收,其他并发症包括发热2例,胃食管反流1例。随访3~17个月,所有患儿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Eckardt评分术后3个月(0.10±0.30)分低于术前(4.70±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定时钡餐造影5 min钡剂高度术后(1.12±1.45)cm低于术前(11.55±3.5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身体质量指数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5 kg/m^(2)比14.30 kg/m^(2),P=0.009)。结论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具有可操作、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及疗效仍需进一步的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儿童阑尾炎评分(PAS)联合炎症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决策树模型, 并评估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 且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炎的544例患儿, 根据患儿术后病理分为非复杂性阑尾炎组和CA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A的独立危险因素, 纳入这些参数建立决策树模型,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决策树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儿童CA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纳入PAS、CRP、NLR为协变量构建预测CA的决策树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显示, 决策树模型准确率为79.2%,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86~0.857), 灵敏度为86.7%, 特异度为71.9%;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率为75.1%, AUC为0.808(95%CI:0.770~0.845), 灵敏度为79.6%,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异物所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85例12岁以下的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消化道异物引起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危险组42例和普通组243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85例患儿中,男182例、女103例,异物的种类包括硬币、电池、磁性异物、毛发、别针、螺丝钉等。危险组和普通组患儿在食管异物滞留时间24小时、异物形状、异物类型和消化道异物滞留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因素为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判断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合理的处理时机,可降低儿童消化道异物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腹型HSP患儿纳入观察组(均行NBI早期干预),回顾性对比分析白光及NBI内镜下腹型HSP的诊断率、靶向活检IgA阳性率和严重并发症的预判情况;从2007年至2009年间未行NBI早期干预的腹型HSP患儿资料库中电脑随机抽取25例纳入对照组,并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NBI内镜下腹型HSP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91.3%(42/46)比67.4%(31/46),χ2=8.02,P<0.05],靶向活检IgA阳性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95.7%(88/92)比69.6%(64/92),χ2=21.79,P<0.05],并且有3例准确预判了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腹痛及肉眼血便消失时间[(10.96±5.32)d比(19.68±4.29)d,t=7.50,P<0.01]、禁食时间[(10.37±5.42)d比(8.80±3.71)d,t=7.73,P<0.01]、住院时间[(18.80±7.11)d比(23.12±4.36)d, t=3.16,P<0.01]、大便隐血转阴时间[(11.41±6.30)d比(19.12±4.09)d,t=6.22,P<0.01]均有明显缩短。结论 对于儿童腹型HSP的诊疗,NBI内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NBI内镜有助于提高腹型HSP的内镜下诊断率,能精确指导活检和预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对病情严重者进行早期内镜下干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在白光内镜及NBI内镜下分别对2016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的35例患儿的食管息肉进行微细形态的观察,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白光内镜与NBI内镜诊断息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5例患儿共发现食管息肉70枚,其中27例患儿为单发息肉。病理结果提示息肉以非肿瘤性息肉为多(52.9%,37/70)。NBI内镜诊断肿瘤性息肉的灵敏度[93.9%(31/33)比90.9%(30/33)]和特异度[89.2%(33/37)比78.4%(29/37)]优于传统白光内镜,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NBI内镜通过观察食管息肉的微细结构,有助于临床预判息肉的病理性质,其灵敏度优于白光内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5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 评价该模型在5岁以内儿童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岁以内患儿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术后阑尾组织是否存在坏疽及穿孔征象将患儿分成CA组和非CA组, 比较两组患儿间临床特征和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 明确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40例患儿, 其中CA组84例, 非CA组56例。经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发病时间>23.5 h(OR=6.650, 95%CI 2.469~17.912, P<0.05), 腹部肌紧张(OR=3.082, 95%CI 1.190~7.979, P<0.05)和C-反应蛋白>41 mg/L(OR=3.287, 95%CI 1.274~8.480, P<0.05)为CA的独立危险因素, 通过上述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临床预测模型, 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 曲线下面积为0.88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合金全覆膜食管支架治疗儿童难治性食管狭窄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应用镍钛合金网格编织型的覆膜支架治疗9例难治性食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支架置入后的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9例患儿均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所有患儿置入后狭窄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7 d所有患儿均有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1例患儿置入后因哭闹不安不能忍受于术后36 h取出支架;2例于支架取出3个月后出现再狭窄,其中1例并发肉芽组织增生;1例食管穿孔患儿支架置入术1周出现支架移位贴壁不良,原支架取出后重置新支架,2个月后再行支架取出,瘘口愈合。结论镍钛合金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儿童难治性良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但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支架个体化设计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对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