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方法用于辅助诊断肝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和Kato-Katz方法,对2009~2010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就诊的疑似肝吸虫病患者进行检测,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计算ELISA和Kato-Katz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共对2359人临床疑诊为肝吸虫病患者进行了了检测。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40.44%(954/2359),Ka的-Katz方法粪便中虫卵检出率为21.75%(513/2 359),血清ELISA阳性率明显高于粪便虫卵检出率(P0.05)。其中,血清ELISA方法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76.53%、阳性预测值为54.66%、阴性预测值达99.52%,与粪便虫卵检出法的吻合度系数为0.564。结论粪便检查联合血清ELISA法可用于提高肝吸虫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基本不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影响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围绕lncRNA分子在寄生虫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防治寄生虫疾病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隐孢子虫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提取污水处理厂原水中的隐孢子虫基因组DNA,对其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通过序列分析确定隐孢子虫虫种,并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分离鉴定出安氏隐孢子虫,该虫株18S rRNA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安氏隐孢子虫序列(EU926592)同源性为100%。结论哈尔滨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存在安氏隐孢子虫,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但对当地人群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4.
铁(Iro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参与机体生命代谢活动,如通过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线粒体内电子传递和能量的代谢;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在组织间协助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参与免疫反应、遗传物质DNA的合成等.铁缺乏会导致机体贫血和免疫系统的损害;而铁沉积通过Fenton反应可增强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对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由此可见,铁代谢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铁代谢的变化与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之间的关系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肝吸虫囊蚴感染大鼠后粪便中虫卵检出率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分离采自疫区麦穗鱼体内的囊蚴,分别以25、50、100和200个囊蚴经口感染四组大鼠,同时设生理盐水灌注对照组.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大鼠粪便中虫卵,虫卵检出率达100%时宰杀动物,取肝脏制备组织切片.结果 成功建立了肝吸虫感染Wistar大鼠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到肝吸虫感染大鼠和肝吸虫病患者肝组织有典型的肝胆管病理学改变.感染组大鼠感染后3w粪便虫卵检出率为70.8%;感染后4w为85.4%;感染后5w为93.8%;感染后6w检出率为100%.感染25个囊蚴组虫体回收率为17.3%;感染50个囊蚴组虫体回收率为15.7%;感染100个囊蚴组虫体回收率为42.8%;感染200个囊蚴组虫体回收率为31.7%.对照组均未检出虫卵及成虫.结论 感染后6w肝吸虫虫卵的检出率达高峰;感染100个囊蚴组虫体回收率最高.肝吸虫感染可以引起宿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肝损伤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骨科病房内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200例,采集病灶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K-B法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82株(41.84%),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114株(58.16%),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物敏感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均耐药率高.有4例患者伤口分泌物中未分离出病原菌.结论 骨科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多见,患者细菌耐药情况仍是临床的严峻问题.因此应加强骨科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就诊患者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风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就诊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疑似华支睾吸虫病患者2 359人,采用KatoKatz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疑似患者的6 718份粪便样本和2 359份血样,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疑似患者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者为513例;疑似患者感染率在≥29岁人群中较高(P0.05);农村疑似患者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城市(P均0.05);生食鱼虾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风险因素。结论华支睾吸虫病仍然是黑龙江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的饮食习惯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检测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再生式序列复制以及链置换扩增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在病原体的检测以及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5例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45例单纯胆管梗阻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单纯胆管梗阻患者相比,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中男性占比更高(91.11% vs. 46.67%;[χ2] = 20.737,P < 0.01)、农村病例占比更高(62.22% vs. 22.22%;[χ2] = 14.757,P < 0.01),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45例,占100%)和腹痛(40例,占8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 = 10.717,95%可信区间(CI): (2.571,44.662)]和有饮酒史[OR = 4.474,95% CI: (1.019,19.642)]是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 = 0.128,95% CI: (0.038,0.435)]为保护因素。实验室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较单纯胆管梗阻患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566、-3.454和-3.821,P均< 0.05)。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胆管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