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心内术后气管插管过深或滑出(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心内直视术890例中发生6例小儿气管插管不当造成严重缺氧,男4例,女2例,年龄3.5~7岁(平均4岁),体重14~17kg(平均15.8kg),身高90~110cm。X线片示:气管导管前端超过T_3椎体水平2~3.5cm5例,气管导管滑脱1例,均经及时调整导管,缺氧症状好转,无死亡及后遗症,痊愈出院。 本组5例导管过深发生缺氧,全部发生在ICU内,经及时床边胸部X线拍片,发现气管导管过深,导管端分别达T_(3~4)2例,T_42例,T_(4~5)1例,均及时调整导管,呼吸道阻力即改善,再次胸片示导管端位于T_(2~3)水平,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病儿麻醉期间应重视上呼吸道梗阻的变化。现将1991年5月~1993年9月27例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共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10岁。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度冷丁0.5mg/kg、异丙嗪0.5mg/kg,均系择期手术病儿。入室后先面罩给氧吸入,并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持续监测。 二、麻醉诱导及维持 开放静脉通路后静注Υ—羟基丁酸钠80~100mg/kg、安定0.2~0.4mg/kg,年龄较大诱导欠完善者,可追加1/4~1/3用量。然后行1%地卡因咽喉充分表麻,稍停片刻,  相似文献   
3.
对快速诱导(快诱组)和慢速诱导(慢诱组)两种气管插管方法中所遇到9例插管困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快诱组多于慢诱组(P<0.05)。插管困难病倒中,导管误插入食管,快诱组高于慢诱组(P<0.01)。同时还发现插管困难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果提示:鉴于插管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估计有潜在插管困难的病人,原则上不宜选择快速诱导,尤其在人力不足或通气设备欠完善时,更应注意,可选用慢速诱导插管,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用于病人自控镇静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术和医生控制镇静术在硬膜我麻醉中的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4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病人应用Graseby PCA注射泵自我控制用药,PCS单次用药量为异丙酚20mg加芬太尼10μg;DCS组病人微量泵连续静注异丙酚3.6mg.kg^-1.h^-1和芬太尼1.8μg.kg^-1,h^-1。  相似文献   
5.
快慢诱导中气管插管困难性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王世端*韩洪鼎*柴洁我院于1994年5月30日成功地实施了1例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现将有关麻醉和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57kg,身高168cm,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7.
高位颈髓肿瘤手术中及手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危象,因此常需要合理的呼吸管理,同时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对这类病人,采取自主呼吸管理并适当使用有关药物,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2例,并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8.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症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2例王世端韩洪鼎刘英志柴洁王学智李晓琴例1,男,50岁。因突感胸骨后及胸骨左侧持续性疼痛伴出汗恶心1h入院。查体:血压18/12kPa,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X线和超声检查发现胸腔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20例并发糖尿病的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择20例非糖尿病手术病人为对照,检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血糖浓度.结果 输浓缩红细胞后,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显著升高,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06,P<0.01).结论 术中输血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及时处理这种高血糖状态,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 (OPCABG)的麻醉管理技术及其效果。②方法19例行OPCABG的病人 ,麻醉诱导后以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 ,并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或哌库溴铵 )维持麻醉。用硝酸甘油、苯肾上腺素、艾斯洛尔 (或尼卡地平 )及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调控心率、血压 ,维持理想的循环状态。手术全程监测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或 (和 )肺动脉楔压的变化 ,合理补充血容量。采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手术野血液回收相结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肝素抗凝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大于 3 0 0s。维持正常体温。③结果  2例因术中出现严重低血压并发室颤紧急改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另 17例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旁路移置 1~ 2支 5例 ,3支 10例 ,4支 (或 4支以上 ) 4例。 11例未输异体血。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4~ 11h ,平均 ( 8.5± 3 .3 )h。无麻醉死亡。④结论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持续静脉输注 ,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或哌库溴铵 )是OPCABG的理想麻醉技术 ,术中良好的循环调控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综合的血液保护技术可减少异体血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