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不同大小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9例接受EMR与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病灶组(n=277)和小病灶组(n=302),分析EMR及ESD治疗不同大小病灶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小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3.2%,治愈性切除率为89.0%,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92.6%和治愈性切除率9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84.2%,治愈性切除率为84.2%,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87.9%和治愈性切除率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上段(O■=5.098,95%CI:1.614~16.105,P=0.006)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是降低其发病与死亡的有效手段.在高危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精准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内镜检查是行之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评价的普查方案.本文围绕福建南日岛早期食管癌筛查和预防公益项目,论述福建食管癌高发区的致癌高危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策略,探索适合福建乃至中国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人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中,研究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区域疫苗治疗Hp感染的作用。方法把已感染Hp的C57BL/6小鼠分成4组,分别通过灌胃法给予单纯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100μg)、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100μg)加霍乱毒素(CT,2μg)、单纯CT(2μg)或PBS,每周1次,共4次,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胃黏膜行半定量细菌培养检查Hp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Hp根除率分别为: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50%(5/10),单纯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组、单纯CT组及PBS组根除率均为0%。统计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的H.pylori根除率较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未根除Hp的小鼠,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能够作为Hp多价治疗疫苗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胆型螺杆菌作为肠肝螺杆菌属的一员,其致病性及流行病学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从BALB/c小鼠肠道分离出胆型螺杆菌并对细菌进行鉴定。BALB/c小鼠肠粘膜匀浆空肠弯曲菌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条件下培养5~7d。本实验室从BALB/c小鼠肠道中微需氧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H.bilis,并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细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证实,为本实验室下步研究胆型螺杆菌的致病性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1]。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2万,死亡病例约20万[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食管癌预后影响重大,而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发现早期食管癌并在内镜下治疗成为可能。近年来,福建省通过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流程,大大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内镜下治疗的病例数和经验也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6.
陈雅华 《中外医疗》2013,(34):81-8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收治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心内科常规方案(对照组)与加用尼可地尔方案(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择病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前血浆BNP水平差异不明显,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LVEF指标、LVESD指标、IVS指标、LVEDD指标、LV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好转,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消除症状,提高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在胃肠道类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病理确诊的胃肠类癌患者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类癌患者常因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就诊发现,部分为无症状查体发现。胃肠类癌多为黏膜下隆起病灶,PitⅠ型;大的肿物可表现为息肉样,Pit Ⅲ型;少数为恶性类癌,Pit Ⅴ型。29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病变,边界清。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1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32例。除1例恶性类癌诊断半年后全身转移死亡外,余43例内镜下切除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1例复发。结论胃肠类癌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内镜下可对胃肠道类癌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s和>90~120 s 4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粉色征出现时间对病理的诊断价值。 结果 312处病变中,粉色征阳性组208处,其中炎症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180处;粉色征阴性组104处,其中炎症或LGIN 69处,HGIN或癌35处。粉色征阳性诊断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1.1%和79.8%。多因素分析显示,HGIN和癌与粉色征出现时间显著相关(P=0.000,OR=0.016,95%CI=0.042~0.324)。粉色征阳性组中89例记录了粉色征出现时间,粉色征出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截断值为60 s,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8%、84.2%及91.0%。 结论 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粉色征出现时间在60 s以内诊断价值更大,通过对粉色征最早出现的部位靶向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新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在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中高发区多家医院疑诊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患者共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组和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对比超声内镜(EUS)、碘染色素内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VS治疗组(BVS组,24例)和未给予BVS组(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狭窄发生率、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S组术后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4)比47.3%(18/38),P=0.005],BVS组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50±0.58比2.70±1.09,P=0.039)。BVS组未发生与BVS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如穿孔和大量出血。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周≥3/4(OR=37.970, 95%CI:6.338~227.482)及术后未予BVS处理(OR=20.962,95%CI:3.374~130.243)是导致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吞服BVS可减少食管ESD术后的大面积狭窄发生率及所需的探条扩张次数,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