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钾离子是保持正常心血管功能和人体内环境稳定重要离子之一,任何原因导致的低血钾或高血钾都可能对人体产生致命性危险,我们把近期急诊抢救的1例低血钾病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黄某,男性,30岁,黎族,农民,既往除胃病史外否认其他病史,该患者于2013-2-11,11:30以全身乏力,不能正常行走抬入急诊病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5例(介入组)与静脉溶栓治疗84例(对照组)。观察2组在治疗后半个月及6个月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VEF及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介入组NT-proBNP、LVEF、症状体征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227.2±52.5)ng/L vs(443.3±59.2)ng/L、(44.7±6.2)%vs(38.2±5.3)%、(5.7±1.4)分vs(10.4±2.7)分,P=0.000]。治疗后半个月,介入组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9)μg/L vs(2.41±0.36)μg/L,P=0.000],2组SOD、GS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2组SOD、GS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介入组的半年再住院率为23.53%,总体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再住院率高达46.43%,总体有效率仅为71.4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利于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逆转左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用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的36例心内科行PCI术发现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应用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参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出再发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1例出现非本次治疗血管病变狭窄并再次行PCI术。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主支血管直径均较术前扩张(均P=0.00);观察组术后6个月主支血管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对照组术后6个月主支血管直径较术后即刻直径变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患者术前分支血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直径均较术前扩张(观察组P=0.00;对照组P=0.03);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对照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较术后即刻直径变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对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einberg等[1]对全球4个主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国一项来源于29 079例30~85岁患者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房颤的患病率必将不断攀升.然而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方面入手,寻找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新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