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肠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内科诊疗手段,其操作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痛苦和不适感,多数患者要求在麻醉下进行肠镜检查。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旨在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类型的阿片制剂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的无痛肠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中风患者的21% ~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 ~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1],手术治疗可使死亡率降至0~ 22%[2].如何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大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牙体预备及不同黏接剂对金属全冠黏固效果的影响,为全冠修复的临床操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60颗离体磨牙采用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颗。每组采用的黏接材料不同或牙体预备的轴壁聚合度不同,分别为磷酸锌3度聚合组、玻璃离子3度聚合组、树脂水门汀3度聚合组、磷酸锌5度聚合组、玻璃离子5度聚合组、树脂水门汀5度聚合组。以上前三组牙备轴壁聚合度为3度,后三组牙备轴壁聚合度为5度。测试和比较每组的的固位力值。结果磷酸锌3度聚合组金属全冠固位力为(198.5±11.6)N,显著优于磷酸锌5度聚合组(138.2±14.1)N(t=7.46,P<0.05)。玻璃离子组和树脂水门汀组牙体预备轴壁聚合度3度或5度金属全冠固位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2.03,均P>0.05)。聚合度为3度组磷酸锌黏接固位力是(198.5±11.6) N,玻璃离子和树脂水门汀分别是(302.7±19.2) N和(352.7±21.8)N;聚合度为5度组磷酸锌黏接固位力是(138.2±14.1) N,玻璃离子和树脂水门汀分别为(317.4±23.8)N和(362.9±22.6)N,无论是何种牙备不同黏接剂金属全冠的固位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8、8.42,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黏接剂,规范操作才可获得最佳的黏固效果,提高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按意图治疗和按试验方案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94.8%,对照组分别为76.0%和79.1%,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3例。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以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神经外科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不仅满足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如何减少手术操作所致继发性损伤、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更值得探讨[1].我科自2003 年8 月~2009 年5 月采用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58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