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13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36.6%,其中以念珠菌为主,占6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62.7%。随着CD4^ T淋巴细胞的减少,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念珠菌对益康唑(ECO)、酮康唑(KET)、咪康唑(MI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耐药率分别为69.4%、66.7%、58.3%、44.4%、43.8%、36.4%、14.3%、13.9%。结论: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多有药耐药性,特别是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呈明显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trome,AIDS)可谓是迄今为止全人类面临的最灾难性的疾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AIDS的病因。在与HIV病(从HIV感染到AIDS发病整个过程称为HIV病)抗争的20余年间,无论是被称之为主流医学的西医学(发明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ul Therapy,HAART),还是各种民族医学,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在世界上首例AIDS患者被确诊后就开始了对AIDS防治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其作用越来越被国际医学界所认可和重视。本文仅就目前中药及复方制剂在抗HIV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 【方法】 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 166例HIV/AIDS患者中,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26例(阳性率15.66%),马尔尼菲青霉血尿检查总阳性24例(14.46%)。尿镜检阳性3例(1.81%),尿培养阳性14例(8.43%),血培养阳性19例(11.45%)。尿培养、血培养及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53.84%、73.08%和92.31%,特异度均为100%。血、尿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尿镜检与尿培养,尿镜检与血培养的阳性率之间,以及血培养与尿培养,尿培养与尿镜检之间的关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尿真菌培养马尔尼菲青霉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是一种较好的HIV/AIDS患者尤其是取血困难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方法,而尿真菌镜检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为HIV/AIDS合并HCV感染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HIV/HCV组),接受HAART治疗2-5年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以同期264例HIV/AIDS患者(HIV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163例(97.6%)出现疲乏症状,163例(97.6%)发生胃肠道反应,107例(64.1%)出现肝功能异常,98例(58.7%)出现血脂升高,83例(49.7%)出现药物性皮疹,56例(33.5%)出现腹泻,52例(31.1%)出现贫血。与HIV组相比,HIV/HCV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频率较高(P<0.05),但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频率及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在HAART过程中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合并HCV感染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选择HAART方案时应尽量选择肝毒性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和奈韦拉平(NVP)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用乙腈沉淀处理后,以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30℃,内标为甲硝唑。结果:3TC、AZT、NVP血药浓度分别在0.0510μg/ml(r=0.9981)、0.0510μg/ml(r=0.9981)、0.0510μg/ml(r=0.999 0)、0.110μg/ml(r=0.999 0)、0.120μg/ml(r=0.999 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5、0.05、0.1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36%20μg/ml(r=0.999 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5、0.05、0.1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36%105.84%、98.73%105.84%、98.73%101.93%、98.78%101.93%、98.78%108.07%,日内、日间RSD<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同时使用3TC、AZT和NVP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抗逆转录病毒方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联合奈韦拉平(NVP)治疗20例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将其分为A组(进口药)、B组(国产药)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指标为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A组中2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值明显下降,A组比治疗前下降2.12lg拷贝/ml,B组比治疗前下降2.55lg拷贝/ml。A、B两组分别在4.3个月和2个月时,均检测不到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逐渐升高,由治疗前A组(231.50±156.02)/mm3、0.25±0.21,B组(49.60±45.41)/mm3、0.07±0.05,上升至治疗后A组(423.70±225.79)/mm3、0.46±0.31,B组(186.00±92.47)/mm3、0.20±0.11。两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HIVRNA降幅、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增幅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200/mm3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升高的绝对值明显高于CD4<200/mm3者。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该药物组合能够很快地使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有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HIV感染途径、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检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HBV、HCV感染标志,确定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了解其HIV感染途径,对是否存在机会性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综合诊断。结果:55例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性接触、输血或血制品及垂直传播分别占40%、36.4%、20.0%及3.6%。HIV/HBV、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6.4%和41.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5.5%,感染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肺炎、口腔毛状黏膜白斑(OHL)、口腔真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各种结核病、败血症、疱疹病毒感染。结论:广州地区HIV感染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静脉吸毒传播、性传播、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其中以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方式感染为主。广州地区存在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尤其是HIV/HCV合并感染率情况较严重;来医院住院治疗的HIV感染者绝大部分为已发生机会性感染的AIDS患者。  相似文献   
9.
HIV/HCV混合感染CD4+细胞计数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混合感染的CD4+细胞计数与HCV病毒载量(HCVVL)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对HCV病毒水平的影响。方法:同时测定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不相关(r=-0.120,P=0.479)。结论:HIV/HCV混合感染时,细胞免疫状态对HCV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艾可清胶囊对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纳入2004年1月-2009年5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感染者,给予艾可清胶囊治疗,在治疗前(M0)、治疗后第6(M6)、12(M12)、18(M18)、24个月(M24)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统计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可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以M6、M12、M18、M24为终点时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M6为终点时点时,CD3较M0显著升高(P〈0.01),CD4、CD8升高,CD4/CD8下降,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D3、CD4、CD8在以M12、M18、M24为结局的各时点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在M12为终点的各时点之间变化显著(P〈0.01),经多重分析显示,M12时点较M0显著下降(P〈0.01),而在以M18、M24为结局的各时点之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24个月的远期疗效观察,艾可清胶囊可使无症状期HIV感染者CD3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升高并保持良好稳定,使CD4和CD8水平持续稳定。艾可清胶囊延缓HIV感染者进入发病期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