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丁志坚  王新  陈解中  孙勇  徐宇红  陈鸿  刘敏 《江苏医药》2004,30(10):733-734
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恢复梗死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再灌注损伤仍是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同时经冠脉造影(CAG)发现某些成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PTCA和Stent)开通的IRA仍存在无复流(no-re-flow)现象,冠脉前向血流障碍(TIMI≤2级),不能实现心肌  相似文献   
2.
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以了解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男96例,女79例。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以上或以下的标准,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107例)和非杓型组(68例)。分别采用高分辨率彩色血管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并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测定。结果:①非杓型组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变化显著小于杓型组[(8·7±2·1)%∶(5·1±1·7)%,P<0·01);②非杓型组的凝血因子Ⅰ(Fg)、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P<0·05);③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自变量(Fg、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变化)对因变量(血压昼夜节律)的回归系数为-4·094,+0·949,对因变量的OR值为0·017,2·583。结论: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流变学异常呈正相关,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 (CAG)因危险性高、技术难度大而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急性期CAG已作为AMI介入治疗的基础技术 ,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我院自 1995年 4月~ 2 0 0 0年 2月已对 2 4例AMI患者行急诊CAG。现将其结果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我院急诊住院AMI患者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 ,年龄 (5 8.37± 10 .0 6 )岁 (36~ 74岁 )。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3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 3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1例 ,下壁心肌梗死 7例。合并高血压者 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单个核细胞(BMMNCs)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心功能、心肌代谢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史1~35个月的患者。细胞移植组8例,通过冠脉系统将BMSCs和BMMNCs植入心肌梗死区,余6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3,8个月行SPECT双核素心肌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6 m in步行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移植组患者在梗死相关冠脉开通后注入干细胞,8例心功能从Ⅱ~Ⅳ级提高至Ⅰ~Ⅱ级,6 m in步行试验从(320.72±60.47)m提高至(406.88±68.31)m,6个月后又提高至(484.79±81.00)m。6例前壁心梗患者3,8月后LVEF由术前的42.5%提高至49.5%和54%;术后3,8月心肌双核素检查缺损区占整个心肌体积由术前的45.5%减少至39%和2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3月EF较术前提高,心肌双核素检查缺损区占心肌体积减少,术后8月与术后3月无明显改变。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不明显。结论:自体BMSCs和BMMNCs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单个核细胞(BMMNCs)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心功能、心肌存活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入选1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其中8例患者为细胞治疗组,6例为常规治疗组)。细胞移植组患者,通过冠脉转运将BMSCs和BMMNCs植入心肌梗死区。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3、8个月分别行双核素SPECT心肌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移植组患者在梗死相关冠脉开通后注入干细胞,8例心功能从Ⅱ~Ⅳ级提高至Ⅰ~Ⅱ级,6min步行试验从320.72±60.47m提高至(406.88±68.31)m,6个月后又提高至(484.79±81.00)m。6例前壁心梗患者3、8个月后LVEF由术前的42.5%提高至49.5%和54.0%;心肌双核素检查缺损区占整个心肌体积术后3、8个月由术前的45.5%减少至39.0%和25.0%。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EF较术前提高,心肌双核素检查缺损区占心肌体积减少,术后8个月与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不明显。结论:自体BMSCs和MMNCs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代谢,移植术后8个月仍能观察到重建心肌效应。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联素(adiponectin,APN) 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炎症因子,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患者血清APN水平、HsCR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