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高压氧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的变化,尝试探索高压氧在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36例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高压氧组12例,内科常规联合高压氧治疗2周,每日1次,每次2小时;心得安组12例,心得安10mg及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分别为每日3次及2次口服,连续2周;对照组12例内科常规治疗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直径(PV)、脾静脉直径(SV)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脾脏厚度的变化,并计算门静脉血流量.同步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及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15)的变化.结果高压氧组与心得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门脉压力降低;而高压氧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心得安组及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及改善肝功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对男性肝硬化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男性肝硬化患者9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其血液IGF-1、TNF-α、IL-8、骨钙素(BGP)和右跟骨骨密度(BMD)值.将肝硬化组分为伴骨质疏松组(osteoporosis,OP)和不伴骨质疏松组(non-osteoporosis,NOP).结果 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组IGF-1、BGP、BMD较正常组及肝硬化不伴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P<0.001),且IGF-1分别与BGP、BMD呈正相关(r=0.388、0.347,P<0.05);TNF-α、IL-8较正常组及肝硬化不伴骨质疏松组明显升高(P<0.001),且TNF-α、IL-8分别与BGP、BMD呈负相关(r=-0.484、-0.627,P<0.05;r=-0.457、-0.595,P<0.05).结论 血清IGF-1水平下降、TNF-α及IL-8增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消化道息肉患者42例进行APC治疗.用DEVEL公司APC 9000型氩离子凝固器,电凝功率为60 W,氩气流量为2.4 L/分钟,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秒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 42例患者127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18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 cm的息肉109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胃肠镜有3例(7.1%)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3例,腹胀6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息肉便捷、疗效较好、安全,为消化道内镜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血清前白蛋白(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9例老年肝硬化组及23例青年肝硬化对照组和50例正常老年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及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肝硬化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P<0.01)。老年肝硬化组血清TBA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hild-pughC级较C级较B级和A级明显升高。而老年肝硬化患血清前白明显下降,Child-pughC分组中A-C级呈递减趋势,结论:老年肝硬患TBA水平与肝硬化的肝功能密相关。.与青年肝硬化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TBA水平与肝硬化功能密切相关,与青年肝硬化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检测TBA有利临床评估肝硬化病情及预后,另外,血清前白蛋白对临床评估肝硬化患的病情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是肠管功能或形态变化所致的疾病.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2006~2008年,我院消化科共收治缺血性肠病2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未婚,因反复腹部不适7年,加重伴发热4d于2017-08-07入院。患者7年前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当时治疗好转后出院(具体情况不详),出院后反复发作上腹部不适,门诊查腹部超声提示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形成,平时口服奥美拉唑、胰酶胶囊对症处理。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加重,伴有发热,体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0例,肝纤维化组32例,肝硬化组36例的血清TGF-β1及VEGF值.结果 慢性乙肝组TGF-β1浓度明显增高(P<0.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其临床表现和精神神经检查正常,但智力测试和脑诱发电位异常,故提出了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概念.本文通过给予SHE患者口服乳果糖,观察其在治疗前后血氨、数字连接试验(NCT)、脑电图(EEG)的变化,并就乳果糖对SHE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检测及Binder评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及器官功能和代谢合并症Binder评分在急性胰腺炎的变化从而早期识别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以利治疗。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3例急性胰腺炎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的含量,结合Binder评分作出临床分析。结果 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组F明显增高(P<0.05),SAP组又较MAP组增高(P<0.05),Binder评分相应升高(P<0.01),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细胞因子检测结合Binder评分有助临床识别轻、重症急性胰腺炎且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肠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肠镜所见以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其中高血压史5例,糖尿病史3例,脑梗塞史4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病史7例,外伤史1例。该病的病理改变以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及变性坏死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对于具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急性发作腹痛、便血应高度考虑本病,及早查肠镜以明确诊断。而早期诊断后早期行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多数病例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