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的患者在行外科手术或行有创性操作时面临着出血风险,而在围术期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又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使用治疗剂量肝素类药物的桥接抗凝治疗后可避免围术期暂时中断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所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本文对此进行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临床上多以阴虚阳亢为基本病机。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补抑降压方结合临床症状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患者2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0例患者均为我院中医门诊病例,其中男127例,女103例,年龄36~74岁,病程为6个月~18年。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肺动脉亚段血栓至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的高危肺栓塞。因此,迅速准确危险分层对确保高质量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当今临床广泛使用和正在进行研究的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评估方法给予综述,并讨论危险评估策略对肺栓塞优化治疗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腺结核比较少见,我院曾收治2例,均误诊为“胰腺癌”,报告如下: 例1,女,32岁。于就诊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生上腹部隐痛,不久出现餐后呕吐,伴有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无低热、盗汗。曾行上消化道造影为“胃下垂、胃窦炎”,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并加重,收入我院。查体:体  相似文献   
5.
赵梦华  石建平  陈海鱼 《河北医药》2012,34(22):3475-3477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曾被认为是罕见并呈良性过程的疾病。1970年后由于使用经静脉起搏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逐渐增多,UEDVT的发生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1]。过去二十多年的资料提示UEDVT可显著增加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显示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的中期预后。方法依据对461例连续性急性胸痛患者行CCTA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n=273)、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n=156)和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组(管腔狭窄≥50%,n=32)进行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由死亡、非致命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组成的主要不良冠状动脉事件。结果经(28±11)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的再发胸痛、因可疑ACS再次住院及主要不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vs 2.6%,P=0.20)。结论因急性胸痛行CCTA检查显示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经中期随访具有相同的良性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病死率极高的主动脉疾病。其年发病率约为2-3.5/10万人。AAD亦是一误诊率极高的疾患,国外一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40%。如果能给予及时诊治则可明显降低AAD的病死率。现对AAD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3年4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提出的关于确定中国人门静脉压数值的要求,我院从1986年4月~1991年4月对100例血压正常、非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中进行了门脉压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5岁~73岁,平均45岁,30~60岁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腔内治疗可有效缓解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间歇性跛行或严重下肢缺血[1]。最近有研究表明经皮介入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疾病与外科血运重建疗效基本相同[2]。但下肢动脉介入干预后的再狭窄仍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了下肢动脉介入干预后的长期治疗和监测策略。1一般预防措施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介入干预后长期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有规律的运动也是介入干预后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判断下肢动脉疾病情况[3]。  相似文献   
10.
我院外科1986~1990年因Crohn's病手术治疗死亡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岁。高烧伴脓血便20余天,按菌痢治疗,病情渐加重,于1986年5月6日转我院治疗。转入第5天突然腹痛、呕吐,腹呈板状,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临床诊断为伤寒伴消化道穿孔,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充血水肿,多处穿孔。行结肠切除,术后10小时死亡。病理诊断:局限性肠炎。例2:男,25岁。发热2周,突然右下腹痛3小时,于1989年9月3日入当地医院,以伤寒肠穿孔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远端小肠多发性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