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和汕头市中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含血脂与HCY两项指标,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与HCY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指标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运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许小泰  陈殿豫 《光明中医》2022,(16):2998-3000
目的 观察逍遥丸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广东工业大学医院龙洞门诊部和汕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每晚睡前30 min予以艾司唑仑片1 mg口服,其中若有患者睡眠时间超过5 h/d,则艾司唑仑片减为0.5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在服用艾司唑仑的基础上加用逍遥丸每次9 g,每日2次。2组服药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病程2组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后艾司唑仑片减量病例数。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在失眠1年以上的患者中,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2组治疗后的PSQI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治疗组艾司唑仑片减量病例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逍遥丸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的临床症状,增加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减少镇静安眠类西药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腹泻的疗效。方法: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醋调吴茱萸散外敷神阙、TDP神灯照射,同时予山药煎服。3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0.4%、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率49.1%、总有效率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腹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联合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泵入,观察组联合使用中药自拟方。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2组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镇静效果。同时对用药前后呼吸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咪达唑仑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咪达唑仑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各呼吸动力学指标值及血压下降、恶心、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自拟方可起到联合镇静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咪达唑仑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功能紊乱与重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腹泻是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之一,本研究从中医学理论出发,利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重症肺炎合并腹泻的证候特点有其特殊性,以本虚标实者居多,其本证仍在于脾肾虚弱,但其标证多为湿与痰、热、瘀多种内毒因素相混而致病。研究为中医药防治重症患者腹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中医证候和分布规律。方法选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广东工业大学医院龙洞门诊部和汕头市中医院就诊的经检查确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进行分型。结果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医证候的风证,出现率为100.00%,血瘀证、火热证的出现率也较高,分别为58.93%、53.57%;患者证状多以组合证型呈现,二证、三证较多,其中风瘀证、风火证、风火瘀证出现率较高,分别为29.46%、25.00%、14.29%;患者Hunt-Hess分级在中医证型的表现形式为无论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如何,风证、瘀证的表现率都较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级和Ⅱ级患者无痰证、阴虚、气虚证表现,痰证患者在III级表现最高,和II级与IV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中医证候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西医的病情分型可为中医证候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