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县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铜陵县2005-2007年外科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效果。方法收集铜陵县人民医院外科2005-2007年晚期血吸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72例住院病例,其中2005年15例,2006年19例,2007年38例。男性37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22岁,平均49.33岁。巨脾型68例,其中腹水合并巨脾型13例;结肠增厚型4例。66例手术治疗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4例保守治疗患者疗效较差。8例外科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医药费全部由国家晚期血吸虫病专项救助资金报销,64例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结论外科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藏高寒山地野外驻训时,部队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情况、外界环境及气候对官兵身体健康和训练的影响,以便为今后的野外驻训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我们收集和整理了2000~2005年某部野外驻训期间人员发病情况的相关数据,对某部在高寒山地野外驻训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0~2005年间某部野外驻训官兵共××××人,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7岁。驻训地域为海拔4500~4800 m高海拔地区,从住地机动到达驻训地需用2~4 d。驻训时间为每年的6~9月,实际驻训天数30~72 d,平均51 d,每年实际参加驻训人数××…  相似文献   
3.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分析表明,铜陵县急血发病率逐年下降,疫情得到稳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流行程度疫区IHA和Kato-Katz法血吸虫感染检出率之间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湖沼型的高度流行村(感染率>10%)、中度流行村(感染率5%~10%之间)、低度流行村(感染率1~5%之间)各2个自然村,每村整群抽样300~500人,在感染季节后,对每人同时采用Kato-Katz法和IHA法检测。结果在受检的1831人中Kato阳性率16.66%、IHA阳性率28.18%、双阳性率6.28%。结论IHA的阳性率与血吸虫卵粪便检出率不相关,而IHA的阳性预测值与其成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地区疫情程度的加重,IHA法的筛查阳性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胶体染料法(DDI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三种方法在我县不同流行程度、不同流行类型地区中检测人群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效果。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洲滩型传播控制地区的群心村、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的金塔村和传播阻断地区的郎坑村各随机抽取150人作为检测对象,分别用DIGFA、DDIA和IHA检测待检对象血清中血吸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GFA、DDIA和IHA 对传播阻断村人群血清均未检出血吸虫抗体;对山丘型传播控制村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3%(20/150)、2.0%(3/150)和12.0%(18/150);而三种方法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19.33%(29/150),用DIGFA和IHA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17.33%(26/150)。对洲滩型传播控制村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率,DIGFA、DDIA和IHA分别为26.7%(40/150)、9.3%(14/150)和24.7%(37/150);而三种方法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36.0%(54/150),用DIGFA和IHA组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34.0%(51/150)。结论  由于铜陵县疫情已达到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逐年下降,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检测,可以提高人群血吸虫抗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铜陵县2011 采用传统路径治疗的48 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2012 年采用临床路径治疗的48 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采用临床路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可治疗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路径治疗组。结论 临床路径较传统路径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铜陵县位于皖中南长江下游南岸.全县人口29.7万,面积763km2.地势南高北低由山丘区、洲圩区依次分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过渡区,现辖4个镇和4个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总结 “十二五” 防治成果、 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 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 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 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 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 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 所升高, 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 仍较大, 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 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 以巩 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铜陵县钉螺分布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查螺面积 6743. 9413万m2,有螺面积 3217. 7741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 13. 43万m2,残存回升 347. 51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 47. 81%。解剖钉螺 161 842只,其中感染性钉螺 437只,活螺平均密度 0. 396只 /框,钉螺感染率 0. 27%,感染螺平均密度 0. 00107只 /框。结论 全县有螺面积与防治初期相比大为下降,但“九五”以后大幅度增加。97%以上的有螺面积分布在江洲湖滩地区,这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现场试点选择在江苏省邳县的岱山公社,人口25,000人。1980年收集基线材料,1981~1982年采取了增加蚊帐和流行休止季全民治疗和多数大队于流行季节全民预防服药的措施。居民使用蚊帐的比例由1980年的77.3%上升至1981年的86.8%和1982年的94.3%,露宿率由9.5%下降为8.1%和3.1%。疟疾发病率由1980年的18.1%下降为1981年的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