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诺沙星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它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高及半衰期长等特点。本文报告国产依诺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例的疗效。依诺沙星1.2克/日,分3次口服,儿童按50mg/kg/日给药,疗程为6天,3例症状较重者加服TMP0.2克/日,分2次口服;结果治愈率100%,平均退热时间14小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2.5天,大便常规正常时间2.5天。同时作者观察了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仅2例有轻微胃肠道症状,未发现其它毒副作用,因此认为该药是治疗急性菌痢的有效可选择的抗菌药物,但由于观察例数较少,其它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感染发生的部位、感染菌谱、临床特点、肝功能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 引起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感染灶分别来自胆道15例(42.9%)、泌尿道7例(20%)、腹腔4例(11.4%)、肠道5例(14.3%)及呼吸道4例(11.4%).感染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占77.8%.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中毒症、高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经抗感染并给予护肝利胆治疗大多在1个月内治愈,死亡4例,占11.4%(均为肝硬化合并腹腔内感染).结论 感染可引起胆汁淤积,经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迁延不愈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认识,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比较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与同期住院的发生感染但未出现胆汁淤积症(对照组)126例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差异。结果 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感染部位:腹腔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0例、尿路感染18例、胆道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部位不明确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约有55.56%的患者为Child C级。两组比较,年龄、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尤其合并有肝肾综合征者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临床及实验诊断,针对其临床特征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约70%转为慢性,其中又有约20%~30%在10~30年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可导致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肝外脏器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脏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复制状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例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肝外8种脏器内HCV基因、HCV复制中间体和HCV抗原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采用RT-PCR,9例患者肝外脏器均可检出HCV基因,6例(66.7%)检出HCV复制中间体及HCV抗原;采用ISH和免疫组化法,5例(55.6%)检出HCV基因。除脾脏外,心脏、肾脏、胰腺、肾上腺、肠道、胆囊和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内有HCV基因和HCV抗原表达。结论 肝外多种脏器细胞可能支持HCV复制;肝外HCV感染程度低,复制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感染人体后,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引起的疾病称血吸虫病。80年代以来,这个一度被我国亿万人民送走的瘟神,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又流行于长江两岸地区,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等省最为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对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十分重视、从198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发出“万民齐动员,再次送瘟神”的号召。经过“八五”期间和“九五”头两年的工作,全国血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目前仍有118县(市、区)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大批急性感染病例时有发生,一些沿江居民的感染率达10%…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年间1935例住院病人中119例双重感染的病毒分类、临床分型、症状特点、肝功能损害及预后等。结果: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以甲乙型双重感染为量多(101/119),与甲乙型肝炎流行强度呈正相关;乙丙型双重感染次之(13/119)。双重感染中混合感染与重叠感染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混合感染在治愈率、好转率方面明显高于重叠感染。结论:病毒性肝炎各型问双重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甚至可引起重症肝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状态、致病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 例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腺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 多种抗原表达,并观察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9 例中6 例(66 .7 % ) 在肝外组织检出HCV 抗原。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呈均质型、包涵体型和膜下型。组织内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不同组织间阳性细胞种类、数量和分布略有差异。病理学观察未发现细胞内HCV 抗原阳性表达与组织病变有明确相关性。结论 HCV 可以感染肝外组织,但未显示显著致病性。作为致病因子的HCV 持续存在肝外多种脏器细胞内,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干扰素治疗后病情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氟哌酸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复制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9例丙型肝炎肾,心,胰腺和肠等肝外组织HCV多种抗原和正链,负链HCV RNA。结果 9例中6例(66.7%)在肝外组织检出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