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传染科自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3月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合鲁米那治疗病毒性戊型肝炎 (戊肝 )高黄疸型 1 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37例 ,为我院自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急性戊肝患者 ,均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抗 -HEVIg G均阳性 ,血清 TBIL明显升高 ,以 DBIL为主。排除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均无重叠或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 8例 ,男 1 4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7岁 ,平均 42岁 ;对…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有关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慢性乙型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已可诊断,但临床医生仍希望从病理得到验证。我科于2001年6月开展肝穿刺活检以来,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早期)48例患者进行了肝穿刺活检,现将病理诊断结果,结合有关临床诊断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例。年龄15~55岁,平均26岁。临床及病理诊断依据2000年9月西安  相似文献   
3.
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是由于病毒复制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反复持久的病毒清除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因肝细胞脂肪变引起的肝脏损伤,至今尚缺乏CHB合并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上依据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结果,要明确其性质、作出正确判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病例,以探讨肝活组织检查对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重点观察HBeAg血清转换指标。[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前6个月给予扶正祛邪饮。两组替比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HBeAg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LT、AST、TBil、HBeAg转阴、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早期应答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到12月时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虽然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CHB的早期疗效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且能促进HBeAg转阴和HB eAg/抗-HBe血清转换提前应答,可作为CHB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院 2 0 0 1年共收集肝组织病理检查 3 3例 ,其中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过程中血清转氨酶“反跳”和HBV YMDD变异 8例 ,并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作一分析报告。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 :为 2 0 0 1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 8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服用LAM过程中致血清转氨酶“反跳”和HBV YMDD变异的患者 ,8例均为男性。年龄 19~ 42岁。全部病例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 .血清学检测 :所有病例均测定肝功能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 (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 …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个别病例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LT异常率为47%,HBeAg血清转换率为15.8%,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25%,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该药远期降酶作用不够理想;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片类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干预作用。[方法]收录肝癌患者6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使用阿片类药物前后1周T细胞的表达变化;根据患者意愿于阿片类使用1周后开始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干预一周后观察T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CD4^+T(CD3^+CD4^+)、抑制性T细胞CD8^+T(CD3^+CD8^+)、调节性T细胞(CD4^+CD2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NK细胞(CD3-CD16^+CD56^+)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服用阿片组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较肝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K细胞较肝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中药干预组明显升高阿片组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明显降低NK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小半夏加茯苓颗粒能较好的缓解其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病程中,15%~58%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可升高[1].对于伴有AFP升高的CHB患者来说,尽快有效地控制HBV复制和肝脏炎性反应是降低AFP、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IFN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本研究比较两者对CHB伴有血清AFP升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黄口服液预防性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所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服用川黄口服液的川黄液组32例,服用利血生的利血生组30例,观察两组8周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相关参数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利血生组比较,川黄液组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黄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所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饮与替比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重点观察HBeAg血清转换指标。方法:96例患者按意愿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联合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片,1次/d,600mg/次,疗程12个月。另加服扶正祛邪饮,2次/d,150ml/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单用替比夫定,用法和疗程与联合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HBV DNA下降、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早期应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在治疗12月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疗效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且能促进HBeAg转阴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提前应答,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