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行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2例封堵器脱落转外科手术,余41例成功封堵的患者随访1年,肺动脉压、右心大小及三尖瓣反流等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心脏磨蚀等严重并发症,无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等情况。结论: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国医疗环境下肺动脉高压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方法:从支付者角度,根据肺动脉高压的自然转归和现有的医疗成本构建Markov模型。结果指标包括人均总成本、总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应用一元敏感度和概率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基线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过程中安立生坦、马昔腾坦、波生坦、他达拉非、西地那非和姑息治疗的人均医疗成本分别为363 406.14,481 387.69,323 264.71,167 531.23,41 700.08和24 507.12元,人均可获得5.61,6.14,5.23,5.88,4.64和2.33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姑息治疗作为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3 410.74,120 034.97,103 079.80,40 351.36和7 438.1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小于预设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度分析显示结果稳定。结论:在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安立生坦、马昔腾坦、波生坦、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具有成本-效果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封堵(transcatheter closure,TCC)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TCC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5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30 d死亡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VSR至TCC时间对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的最大值得出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人群分为两组(早期组与延迟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 TCC治疗VSR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66.73±7.77)岁,其中女性32人(62.7%),中位随访时间[490(107,1019)]d。AMI至VSR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1,3)]d,VSR至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16例)及非IABP组(12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心导管数据,探讨IABP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非IABP组与IABP组梗死部位存在显著差异(P=0.048),而入院时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罪犯血管、是否全闭、是否合并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至室间隔穿孔时间、穿孔部位、穿孔大小、心肌梗死至封堵天数、手术成功率等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IABP组主动脉舒张末期压力、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左向右分流量均较非IABP组降低(均P0.05)。2组主动脉舒张期峰值压力无显著差异(P=0.068)。结论:IABP可在不影响全身灌注的前提下,降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左室后负荷,从而降低左室收缩压,减少左向右分流,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方位支持渗透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封堵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VSR封堵术的6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支...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综述了室性早搏的形态、起源、负荷等特点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室性早搏负荷大于20%,QRS时限>150 ms以及右心室起源的室性早搏更容易伴随或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临床上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及时治疗,能够起到改善心功能或预防心功能恶化的目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12例PIVSR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短期(2周)内是否存活分为短期死亡组(n=42)及短期存活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