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相关技术的改良。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应用经胆胰管近十二指肠开口端逆行刺入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两组均在模型诱导后3、6、12h检测血淀粉酶、胰腺组织含水量,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变化.光镜下进行胰腺病变程度Kusske评分。结果:模型组在模型诱导后3、6、12h血淀粉酶、胰腺组织含水量、胰腺大体病理的Hughes评分和胰腺组织学Kusske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此大鼠模型是SAP大鼠模型诱导方法的有效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存活时间长、模型诱导成功率高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SA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ANP大鼠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36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ANP组.于术后3 h、6 h、12 h处死大鼠,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观察胰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胰腺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NP组术后6 h血清淀粉酶、胰腺大体及镜下病理分值分别为(7170.83±1635.59)U/L、6.67±1.03和13.00±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为0.18±0.05,与对照组的0.22±0.03无显著差异;PPARγ蛋白相对表达量为4.17±0.98.较对照组的1.83±0.71显著升高(P<0.05).结论 ANP时PPARγ mRNA无明显下降,而PPARr蛋白明显增加.表明炎症损伤时,失活状态的PPARγ增多,同时反馈性抑制了PPAR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F-α、IL-6和IL-10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并观察吡格列酮的干预性作用。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SAP组、吡格列酮组(P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SAP模型;P组大鼠在造模前2h腹腔内注射吡格列酮溶液50mg/kg。于造模后3h、6h、12h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的含量;并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SAP组与C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6含量在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IL-10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使用吡格列酮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6水平与SAP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IL-10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在SAP早期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吡格列酮可通过调节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吡格列酮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建立ANP模型,于造模后3、6、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6 h点的血清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7171±1636)U/L和13.00±2.36,均较假手术组的(523±166)U/L和1.67±2.34显著增高(P<0.01),而PPARγ mRNA在两组中表达均较弱,无显著差异(0.18±0.05对0.22±0.03,P>0.05);吡格列酮组6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评分分别为(4504±1901)U/L和9.00±0.89,均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PPARγmRNA表达较ANP组增强(0.56±0.05对0.18±0.05,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ANP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令全  徐萍 《胰腺病学》2007,7(4):274-276
1990年英国科学家Issemann和Green首先从小鼠肝脏克隆出一种新的甾体激素受体,因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proliferators,PP)激活,被命名为PP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因PPAR还能被内源性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激活故又称为脂肪酸受体(fattyacid receptor)。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明确PPARs参与糖脂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6.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冠心病合并室早、房早、房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疗效安全可靠,对房颤疗效欠佳。建议可先给予胺碘酮治疗转复后给予步长稳心颗粒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假手术组和干预组。采用改良的Aho法制作SAP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3组大鼠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理观察显示,SAP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明显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聚集,而吡格列酮干预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从SAP后3h起,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12h与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时间依赖性;正常对照组无明显表迭(P〈0.01);尽管干预组NF-κB也有表达,但表达弱于SAP组。结论信号转录因子NF-κB参与了大鼠SAP的炎症反应,吡格列酮对NF-κ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0年英国科学家Issemann和Green[1]首先从小鼠肝脏克隆出一种新的甾体激素受体,因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proliferators,PP)激活,被命名为PP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因PPAR还能被内源性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激活故又称为脂肪酸受体(fatty acid receptor)[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明确PPARs参与糖脂代谢平衡、细胞增值与分化、抑制炎症因子生成及炎症形成、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3].本文就PPARγ在AP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PPARγ激动剂干预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SAP组(n=18)、假手术组(n=18)和吡格列酮干预组(n=18).采用改良的Aho法制作SAP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3组大鼠胰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理观察显示,SAP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明显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聚集,而吡格列酮干预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从造模后3h起,胰腺组织中ICAM-1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SAP组3,6,12h表达分别为0.73±0.27,0.93±0.41,1.36±0.54,12h与3h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ICAM-1在3,6,12h的表达分别为0.57±0.21,0.86±0.40,0.80±0.53,12h时显著低于SAP组(P<0.05);假手术组呈弱阳性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消失.结论:ICAM-1参与了大鼠SAP的炎症反应,吡格列酮对ICAM-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过氧化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PART)配体吡咯列酮预处理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γ对大鼠SAP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5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C组)、SAP组(A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Ⅰ组)。采用逆行胰胆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建立SAP模型。Ⅰ组大鼠在术前2h腹腔内注射吡格列酮(2mg/100g)。分别于术后3、6、12h3个时段采用腹主动脉放血法将大鼠分批处死(每次每组6只),取血、腹水和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同时进行血清淀粉酶、腹水、胰腺大体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胰腺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吡咯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SAP严重程度,血清淀粉酶水平于6h后降低;腹水量减少;胰腺组织大体和病理评分6h后降低;组织含水量逐渐减少。吡咯列酮预处理后大鼠胰腺组织中ICAM-1表达减弱、NF-κB活性受到抑制(P值均〈0.05)。结论吡咯列酮具有减轻SAP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性和ICAM-1表达起到抗炎作用,有望成为一种临床治疗SAP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