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行RFA治疗。RFA治疗均在CT引导下完成。术后1周开始进行全身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及顺铂25 mg/m2第1、8天,共6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完全消融率、客观缓解率、至疾病进展时间、肿瘤局部进展率、生存时间和安全性。结果 24例患者中共包含45个病灶,均完成RFA治疗及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9.2%,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7%(39/45)。术后随访11~67个月,至随访结束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0.0%(9/45);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69.3%、32.6%。至随访结束主要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转氨酶升高,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在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完整且符合入组条件者共22例,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9例,信迪利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13例,随访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安全性。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22例患者中,7例患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10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5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ORR为31.8%,DCR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为8.0个月(5.4~10.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27.3%)、手足综合征(22.7%)、转氨酶升高(22.7%)、疲乏(18.2%)。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国产PD-1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索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医院2019年10月31日—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无法手术根治的肝内胆管癌二线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随访患者,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主要观察终点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观察终点为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共2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15例(55.6%),女12例(44.4%),中位年龄58岁(33~73岁)。患者中位TTP为5.5个月(95%CI:1.7~9.3),13例(48.1%)患者因疾病死亡,中位OS为11.2个月(95%CI:5.0~17.4)。总体ORR为40.7%,DCR为70.3%。66.7%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ALT和AST升高分别为44.4%,高血压37.0%,胆红素升高为29.6%,腹泻29.6%;尿蛋白、食欲下降和乏力分别为25.9%。无治疗相关的死亡;仅有1例发生IV度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早期序贯经皮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大肝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大肝癌患者,患者至少有1个肿瘤最大径≥5 cm。D1行TACE术。D5±2行RFA术。其中主要观察终点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共45例患者入组,分为Child-Pugh A级25例(A组)、Child-Pugh B级20例(B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39-78岁)。中位随访期为746天(90-1410天)。TACE联合RFA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多为轻至中度,最常见的包括ALT升高(88.9%)、发热(86.7%),AST升高(84.4%)。两组患者安全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期疗效TTP及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较B组OS有延长趋势,中位OS分别为532、30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治疗有效为TTP独立预后良好因素(P=0.011);HBe Ag阳性显著增加疾病进展风险(HR=2.741,P=0.023)。结论采取TACE早期序贯RFA治疗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脏损害并未因肝功能基线差异而有显著差异。近期疗效是决定大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与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糖尿病与肝移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肝移植前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和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生存者糖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移植前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6个月生存期分别为77.41%和80.28%,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移植前无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例发生移植后糖尿病(11.3%)。移植前糖尿病患者术后12例痊愈(38.7%)。结论 糖尿病对肝移植术后6个月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仍可视为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尤其是Ⅳ型癌栓者难治疗、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初诊确诊为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1次+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1次+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进展为HCC合并Ⅳ型癌栓,经乐伐替尼(12 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达肿瘤降期,再次联合TACE治疗1次+RFA治疗1次,肿瘤评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脑型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31岁,中国人。因发热3d,意识障碍27h,于2001年12月29日入院。3W前到非洲旅游,未行预防疟疾服药,归国途中出现意识障碍,体温高达40℃,伴寒战,酱油色尿。体检:BP 80/40mmHg,T 37.6℃,浅昏迷,急性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及边,质软,病理反射未引出,尿隐血(+~+++),血WBC 4.7×10~9/L,N 72.5%,PLT 0.6×10~9/ L,Hb 40g/L,血涂片见红细胞内有大量疟原虫环状体,带虫率36%,ALT 45u/L,AST 107u/L,ALB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筛选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蛋白,为隐源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隐源性肝炎患者血清作为固相筛选蛋白,用噬菌体正常人肝细胞T7cDNA文库进行5轮生物筛选,经噬斑PCR,对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在蛋白质库中进行搜索,自GenBank中获得结合蛋白的cDNA和基因组的全长序列,然后再探讨该蛋白在隐源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噬菌体经过5轮生物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60个克隆中得到24个阳性克隆,经序列测定后进行同源搜索,初步确定人类HCVNS5A转化调节蛋白13(NS5ATP13)为人体肝脏中固有的与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的蛋白.结论:应用T7cDNA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我们发现隐源性肝炎血清蛋白与人类肝细胞HCVNS5A转化调节蛋白13相互作用,在隐源性肝炎发生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对HCV感染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或复发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关于DAA对HCV感染相关性HCC发生或复发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词为HCV、DAA、HCC发生和HCC复发,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HCC发生组共纳入7篇文献,DAA组共21645例患者,其中341例发生HCC;非DDA组共14875例,其中405例发生HCC。Meta分析结果显示,DAA类药物可降低HCV感染者HCC的发生率(OR=0.60,95%CI:0.52~0.70,P 0.00001)。HCC复发组共纳入9篇文献,DAA组共806例患者,其中418例HCC复发;非DAA组共598例患者,其中294例HCC复发。Meta分析结果显示,DAA类药物可降低HCV感染者HCC的复发率(OR=0.73,95%CI:0.57~0.94,P=0.01)。结论 DAA治疗可降低HCV感染相关HCC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直接侵犯下腔静脉形成癌栓较少见,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对于原发病灶可切除的患者,外科切除联合取栓术是可行的治疗选择;而针对原发病灶不可切除的患者,目前尚无具体治疗建议。现报道1例不可切除PLC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