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制作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模型,对行不同类型支架留置术后内膜的增生与血管损伤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把Co il支架及T ubu lar支架分别置入9头猪共36支冠脉血管内,使用血管内超声(IVU S),免疫组织学等方法观察以下项目,(1)第28 d时的内膜肥厚面积;(2)支架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结果:(1)用IVU S评价支架置入第28 d时的支架面积,血管内腔面积:T ubu lar支架的明显高于Co il支架的,[分别为(7.74±0.42)mm2∶(6.75±0.56)mm2,P<0.001);(5.27±0.53)mm2∶(4.02±0.76)mm2,P<0.001];(2)用免疫组织学的方法分析支架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T ubu lar支架小于Co il支架的[(1.69±0.32)mm2∶(2.00±0.40)mm2,P<0.05];(3)两组支架的损伤程度与内膜肥厚的长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2分别为0.8198,0.8749)。结论: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管损伤及冠状动脉内膜增生的厚度有关,减少血管损伤是预防再狭窄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H(ApOH)、B型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12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85例)和不良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OH、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血清ApOH、BNP对ACS患者PCI术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预后的因素。结果 不良组术前Gensini评分、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良好组,不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血清ApOH、BNP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血清ApOH、BNP诊断ACS患者PCI术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24(0.773~0.874)、0.871(0.823~0.921),截点值分别为275.31 mg/L、343.56 pg/mL,特异度分别为77.91%、79.53...  相似文献   
4.
<正>风湿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常引起心脏瓣膜的损害,其后期治疗主要靠瓣膜置换术[1]。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趋完善及瓣膜质量的提高,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我院2011年1月—201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棓丙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PCI)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棓丙酯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周时行6min步行试验检查;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及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治疗后患者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随之显著增加,且相同血管病变支数观察组患者血中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棓丙酯对行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血中hs-CRP、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Crush技术处理患者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29例。即在左主干及分支中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主支支架部分压住分支支架2~3mm,并行对吻扩张。记录手术操作及住院相关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冠状动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以改良Crush术式完成国产DES置入术,并全部完成最终对吻扩张。平均操作时间36·2±9·4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8·3±3·5min。其中13例经桡动脉路径完成,16例经股动脉完成;17例(58·6%)患者为前降支开口病变,12例(44·8%)行球囊预扩张;23例置入PARTNER支架,6例置入EXCEL支架;主支支架直径为3·76±0·25mm,长度为18·19±3·40mm。本组病例无严重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14·2±5·2个月,无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无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4例(48·3%)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2·7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基线开口狭窄率为78·4%,平均靶病变长度为13·20±4·71mm,主支支架即刻获得管腔为1·92±0·22mm,晚期管腔丢失为0·06±0·10mm,无主支支架再狭窄发生;边支晚期管腔丢失为0·21±0·12mm,无再狭窄发生;左主干晚期管腔丢失为0·09±0·12mm。结论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糖水平增高与急诊介入治疗(PCI)前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前全血血糖、PCI前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血糖≥7·8mmol/L(140mg/dL)定义为高血糖症。结果在接受急诊PCI术前仅有18例(15%)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达到TIMI3级,高血糖症患者87例(72·5%)。正常血糖组在PCI术前TIMI3级的患者多于高血糖症组(两组分别为27·3%和10·3%,P<0·01),但两组随诊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是STEMI患者PCI前冠状动脉TIMI血流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激活的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8h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患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因此早期发现识别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支架置入术患的危险分层以及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是有益的。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观察支架置入术术后24~72h患炎症标记物的变化,但对于术后数小时内的变化则较少关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测定支架术后早期多种上游炎症因子的浓度,希望及时并尽早发现支架术后患的炎症状态,为下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2例。11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20×104U;21例患者(硝普钠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 MI分级及校正TI MI帧数(cTFC)。结果:尿激酶组用药前后cTFC帧数分别为(73.87±10.76)和(73.16±11.45)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用药后80.95%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 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76.15±12.92)帧降至(27.29±9.13)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普钠组用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状态者4例。尿激酶组出现股动脉血肿及致死性消化道出血各1例。结论:经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射硝普钠200μ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l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右侧桡动脉组(46例)和右侧股动脉组(56例),两组比较急诊PCI各操作时间、包括导管到位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各种并发症。结果:右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右侧股动脉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右侧股动脉组相比较少。结论:与右侧股动脉途径相比,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操作时间。且并发症少、创伤小,可避免股动脉途径的一些致命并发症,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