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危险因素研究中,众多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饮浓茶是其独立危险因素[1].但也有研究持相反观点[2].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是重要的GERD诊断和监测工具,其不仅能区分吞咽和反流,还能区分酸反流、弱酸反流、无酸反流,且能确定反流的成分是气体、液体抑或混合.本研究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这一监测技术联合pH监测来研究饮茶对胃食管反流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30例)和脂肪瘤患者(14例)的内镜和EUS影像资料,分析比较两者在病变部位、大小、表面形态、起源层次及回声特征方面的异同.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在病变起源层次、表面形态及回声特征方面与脂肪瘤有明显的不同(P<0.05);而在病变部位、大小上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 EUS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和脂肪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鉴别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十二指肠囊肿和14例脂肪瘤患者的内镜及EUS影像特征,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起源层次、表面形态、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比较两者影像特征。结果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的病变大小具有明显区别[(8.2±3.4)mm vs(12.6±5.0)mm,P<0.05),EUS下的回声也有统计学差异(囊肿呈无或极低回声vs脂肪瘤呈高回声,P<0.05),而病变发生部位、起源层次、病变表面形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对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因而为制定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查前针对性指导对行胃镜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19例,随机分为针对性指导(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进镜顺畅度和恶心、憋气、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进镜顺畅度Ⅰ级率8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憋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3%、59.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4.84%、16.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3.63%、70.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前针对性指导能有效减少患者在胃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效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 ic ultrasonography,EUS)是经内镜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下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可获得清晰的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1].本研究总结近3年来我院经超声内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胃异位胰腺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US的图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评估EUS影像在鉴别胃异位胰腺与脂肪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24 h pH监测(MII-pH)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 将56例RE患者按照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观察各研究对象反流相关指标,并对pH监测及阻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在总体、直立位和仰卧位pH <4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液体反流次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超重组和肥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在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近端反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但肥胖程度对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茶的摄入量即不同浓度茶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实时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空白对照相结合的方法,以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联合pH监测为工具,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午餐后饮用不同浓度茶饮后2h观察时间段较早餐后不饮茶2h观察时间段内各反流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 A组饮茶叶3g组(15例)与D组饮水组(12例)的食管酸暴露、反流次数、酸清除时间较未饮茶时前后自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饮茶叶6g组(15例)与C组饮茶叶9g组(15例)胃食管弱酸反流、无酸反流、混合反流、总反流次数、Z1通道酸清除时间较自身未饮茶时及A、D组有明显差异(P<0.05);C组食管pH<4时间百分比、酸反流、Z2、Z3通道酸清除时间较自身未饮茶时及A、B、D组有明显差异(P<0.05);A、B、C、D四组临床症状自身前后比较及饮茶后四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茶饮对胃食管反流无影响,高浓度茶饮可促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出现更多的食管酸暴露和反流次数以及酸清除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