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浸润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的浸润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DC分布。结果46例肺腺癌中,DC显著浸润者19例,5年生存率61%,无或轻度浸润者27例,5年生存率21%,低分化腺癌26例,显著浸润者10例,5年生存率57%,轻度浸润者16例,5年生存率16%。经Log-rank检验,在显著浸润和轻度浸润组二者之间差  相似文献   
2.
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IDC)的浸润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 10 0蛋白作为TIDC的特异性标记物 ,应用SABC免疫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TIDC的分布。结果38例肺腺癌中 ,TIDC显著浸润 15例 ,5年生存率为 6 0 0 % ;轻度浸润 2 3例 ,5年生存率 2 1.7%。 44例鳞癌中 ,TIDC显著浸润 18例 ,5年生存率 6 1.1% ;轻度浸润 2 6例 ,5年生存率 19.2 %。经Log rank检验 ,无论肺腺癌和鳞癌 ,TIDC显著浸润组和轻度浸润组的 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肺癌组织中TIDC显著浸润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轻度浸润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69例高龄直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 术前有伴发病的占75.3%(52/69);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Miles39例,Dixon20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63例在手术前后给予放疗或/和化疗。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随访54例,一年生存率为60.9%,二年生存率为55.1%,五年生存率为40.6%。结论 五年生存率低的原因并非癌肿复发或转移率高而是对伴发病治疗不正确、及时。作者认为应尽可能重视术前伴发病的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如患者情况允许,应施行根治性手术;对于不能施行根治性手术的晚期病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予以放疗或/和化疗。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肿瘤,2001年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提出髓系肉瘤的概念,它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团块[1]。髓系肉瘤分为三类,即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和有三系造血或主要由红系或巨细胞构成的肿瘤[2]。其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误诊,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鳞癌组织中DC的浸润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作为DC的特异性标记物,应用SABC免疫学方法检测肺鳞癌组织中DC的分布。结果:50例肺鳞癌中,DC显著浸润的20例,5年生存率为59%。轻度浸润的30例,5年生存率为19.1%.50例鳞癌中,低分化鳞癌27例,DC显著浸润的11例。5年生存率为55%,轻度浸润的16例,5年生存率为12.8%。高分化鳞癌23例,DC显著浸润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类癌2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类癌胃肠道类癌,直肠和结肠16例,胃3例、回肠1例。结论: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35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32例,占同期胃癌的4.30%。本文就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及胃镜诊断予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在16~20岁者3例,21~25岁7例,26~30岁10例,30~35岁12例,平均年龄26.4岁。其中男19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46:1。 临床表现为上腹痛13例,上腹饱胀、纳差10例,呕血和  相似文献   
9.
10.
赵建平  王媛媛  阎玉虎 《肿瘤防治研究》2006,31(2):100-102,F0003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体外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法,Tunel法等多项方法,体外研究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药物作用后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有促凋亡效应,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S期的阻滞,药物处理的细胞凋亡,可见伴有bcl-2的下调。结论吉西他滨可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凋亡是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原因之一,而且凋亡与bcl-2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