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靶心图上心肌灌注缺损区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重复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5和90d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靶心图上勾画缺损区(在左心室靶心图中放射性计数低于40%的区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同操作者所得ROI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治疗后45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治疗后90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后45d缩小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肌的恢复有一定疗效,能够缩小梗死面积,且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AMI的疗效在移植后早期(45d内)即有体现。(3)面积百分比是观察心肌灌注变化的重要定量指标。结论 该方法对心肌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能准确定量;对评价AMI骨髓于细胞移植术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131I治疗前根据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分为低危的409例PTC患者资料,131I治疗后5天行全身显像(W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根据显像结果及随访资料判断SPECT/CT上有无转移淋巴结的存在。比较有转移淋巴结及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PECT/CT上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预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果 131I治疗后SPECT/CT发现91例患者存在转移淋巴结,发生率为22.25%(91/4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及T分期是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sTg水平是影响转移淋巴结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Tg预测转移淋巴结存在的最佳界值为4.01 ng/ml,敏感度87.3%,特异度60.1%。结论 低危PTC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SPECT/CT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较高,肿瘤较大及sTg水平高是其影响因素,sTg水平高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6 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的甲状腺显像和 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亚甲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亚甲炎6 5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7~ 6 5岁 ;病史 3天~ 1.5年。均有甲状腺肿大、疼痛、触痛、血沉升高。 47例低热 ,5 1例白细胞增高 ,43例有轻度代谢亢进表现。均经血清 FT3、FT4、TSH测定。 2 4小时吸 1 31  率均减低。1.2 甲状腺显像 采用 SIEMENS orbit SPECT仪 ,静脉注射 99m Tc O- 4 185 MBq后 30分钟 ,用低能平行孔通用型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定量核素心肌显像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急性心梗患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6例急性心梗患者,病史小于4周,心功能Ⅱ~Ⅲ级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随机分为对照组[PCI+生理盐水(NS)]与试验组[PCI+自体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对照组与试验组在PCI术结束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梗塞相关血管注入NS与BM-MNCs。对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45天、术后90天行静息99mTc-SPECT心肌显像、ECG、24h动态心电图。结果:①术后4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静息99mTc-SPECT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术前分别缩小34.32%和23.05%(P<0.05),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天试验组与对照组静息99mTc-SPECT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术后45天分别缩小14.77%和3.82%(P<0.05),但两组组内比较仅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在术前、术后45天、术后90天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核素心肌显像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梗疗效较有价值。该手术治疗急性心梗有一定疗效,并且不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PECT/CT碘化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临床拟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26例,均行^131I-MIBG全身显像,常规肾上腺区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并对肾上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像融合断层。结果 12例最终排除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阴性;14例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阳性。结论 SPECT/CT ^131I-MIBG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嗜铬细胞瘤(包括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术前了解瓣膜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瓣膜患者行术前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72例瓣膜患者做瓣膜置换术,其中9例同时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41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阳性符合率95.5%,阴性符合率100%,提示病变部位一致率85.7%,总符合率97.6%。结论:40岁以上风湿必瓣膜病患者工  相似文献   
7.
范国萍  闫新慧 《陕西中医》2019,(8):1025-1028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于PCI术后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与第4周时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两组AA途径、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第1周时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观察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GQOL-I274量表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因冠心病再入院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机制。方法 青年(5-6月龄)和老年(20-22月龄)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肾脏组织形态和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ATP酶的活性,结果 青年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和功能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老年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MDA含量和MDA/SOD比值分别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老年对照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老年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ATP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由于老年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这些病理改变较青年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