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气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48例NRD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观察组行NCPAP+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pH值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NRDS患儿应用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疗对早产儿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及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早产儿92例,检测早产儿光疗前、中、后的血浆β-内啡肽及血清电解质、血糖及p H值,并将光疗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者纳入光疗呼吸暂停组28例,无呼吸暂停者纳入光疗非呼吸暂停组44例,并设非光疗无呼吸暂停早产儿为对照组20例,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早产儿的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液p H值在光疗前、中、后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呼吸暂停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光疗前、中、后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呼吸暂停组和非呼吸暂停组之间血浆β-内啡肽的浓度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组与非光疗组β-内啡肽浓度无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光疗前后β-内啡肽浓度无变化,呼吸暂停与β-内啡肽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腺病毒(ADV)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科技大学附属三水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儿科收治的ADV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针对脓毒症并发症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早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干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为(1.36±0.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27±2.55)mg/L和(11.72±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4±3.08)mg/L和(13.93±2.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腺病毒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进行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时血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在不同胎龄儿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为新生儿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提供早期诊断的可靠实验室指标.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02例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入院第2、5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中NT-proBNP水平,入院第5天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CK-MB和cTnT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胎龄儿血中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肺炎第2天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NT-proBNP值分别为(1203±362)pg/ml和(675±294)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NT-proBNP值分别为(1893±475)pg/ml和(1075±330)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cTnT值分别为(0.31±0.16)μg/L和(0.05±0.0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儿中NT-proBNP值以早产儿最高,早产儿NT-proBNP值为(1428±407)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发生心肌损伤时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明显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可靠实验室指标.不同胎龄儿中以早产儿NT-proBNP的血中基础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斌才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63-176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97例,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含量.以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症组和非危重症组,以符合SIRS诊断标准2项、2项以上分为S1组、S2组,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SIRS新生儿中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危重症组PT、TT、APTT、DD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0.01.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和高敏c反应蛋白ths-CR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分为3组,病毒性心肌炎组(VMC)60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组(NVMC)57例,健康对照组62例。抽取3组儿童静脉血5mL,分别测定各组血清cTnI、CK-MBmass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VMC组hs-CRP、CK-MBmass和cTnI的水平均升高,明显高于NVMC组和对照组(P〈0.05);hs-CRP在血清中消失较快,cTnI在血液中存在时间最长;hs-CRP的灵敏度最高(75.0%),cTnI的特异性最好(89.4%),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6.5%,准确率为94.9%。结论:联合检测cTnI、CK-MBmass和hs-CRP的血清水平更能准确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建立更准确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导致的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97例CAP患儿按照感染病毒的类型分为ADV组(24例)、FV组(11例)和RSV组(62例)。对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DV组重症CAP患儿2例(8.33%),FV组重症CAP患儿0例,RSV组重症CAP患儿19例(30.65%),RSV组重症CAP患儿发生率显著高于ADV组及FV组(P<0.05)。ADV组和RSV组患儿症状均以喘鸣音、Pa CO2升高为主,FV组患儿症状以喘鸣音、发热、白细胞升高、Pa CO2升高为主。结论 ADV、FV、RSV感染所导致的CAP患儿临床症状各有差异,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三水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0~12岁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2268例患儿中,749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感染率为33.0%;12例患儿同时检出两种病毒。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252例(33.1%),流感病毒 A 型(IFV A )139例(18.3%),副流感病毒Ⅲ型(PIV Ⅲ)108例(14.2%),腺病毒(ADV )101例(13.3%),副流感病毒Ⅰ型(PIV Ⅰ)79例(10.4%),流感病毒B型(IFV B )51例(6.7%),副流感病毒Ⅱ型(PIV Ⅱ)31例(4.1%)。5岁以下患儿病毒感染率较高,RSV、PIV 2岁前患儿多见,IFV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ADV 2~5岁患儿多见。不同性别间病原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的季节性比较明显,RSV集中在春、秋季;IFVA在3、4、9月高发;PIV Ⅲ和PIV Ⅰ依次在夏、秋季高发。结论病毒是三水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RSV、IFVA、PIVⅢ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