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现场调查方案,调查工程区3个县(市、区)试点区基本情况及近4年内血吸虫病疫情,立档建库。结果工程区域内现有钉螺面积2531.97hm2,血吸虫病人20998人。病牛1352头。整个工程区渠道流域路线大部分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部分流行区的疫情较轻。结论工程区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6项干预措施。如未实施血防措施,有可能发生血吸虫病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地处中原 ,江河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温暖 ,很适于钉螺的孳生繁殖 ,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在疫区范围内因地域环境和大型河流水系 ,造成地、市、县之间由于行政管理和交通条件以及受制约因素多等种种原因 ,使这些毗邻地带的血防工作成为湖北省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制约血防工作顺利进展的问题。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并针对相关的薄弱环节 ,1 986年起 ,根据疫区的行政区划、水系和疫情分布情况 ,组织和开展了三大片血防联防协作工作 ,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现报告如下。1 联防协作片的基本情况1 .1 江汉北片 …  相似文献   
3.
环境改造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通过环境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环改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对7个观测点57项环改工程连续5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周围7岁以上人群采取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情调查,环改处采取10m框距查螺,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实施环改工程5年后,人群患病率、急感患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64.1%、100%、71.7%、90.5%、96.5%和95.9%。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降低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疫情消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疫情的作用。方法 统一调查方案并连续观察6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结果 6年来,7种环改方法对降低疫情均有作用。人群患病率、急感发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86.7%、100%、70.1%、92.0%、96.5%和100%。结论 改变钉螺孳生的生态环境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一种长效的环保型灭螺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对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不同目标人群特点制作的血吸虫病防治宣传画的传播效果和经验。方法在下发过宣传画的血吸虫流行县,对随机抽取中小学生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随机抽取的家庭妇女、村干部、医生、教师等重点人群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中学生对宣传画传播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9.844%~96.82%之间;小学生为87.64%~98.88%之间;中小学生回答能够理解3张血吸虫病防治宣传画分别是82.54%和93.26%;重点人群专题访谈时,均能讲出宣传画的相关卫生知识要点。结论此套宣传画的核心信息与知识要点,中小学生和重点人群等均能认同和理解,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的疫区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0年来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和近4年来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疫情指标,包括钉螺面积、血吸虫病人、晚期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人、血吸虫病牛等,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 23个县(市、区)中,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疫情回升,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部分疫情指标出现反复。结论 由于受洪涝灾害、人口流动频繁、有螺船闸扩散钉螺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使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因此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