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等对心血管系统,脑循环,血液及神经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疗效已基本肯定,现就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inkgobilobaextra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银杏叶提取物″,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层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篇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献,纳入为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25篇。资料综合:①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血栓的保护性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Ⅰ的升高,调节纤维蛋白溶酶过程,防止血栓形成。②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萜烯内脂和单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脑缺血缺氧、水肿保护作用与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自由基和改善脑血管循环的作用密切相关。③银杏叶提取物对大脑记忆力的影响: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是通过促进大脑海马胆碱的再摄取,减少M型胆碱受体和α2肾上腺素受体及递质的丢失,从而发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功能。④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的防治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保护残存的损伤侧黑质神经元,使得纹状体多巴胺的减少得以控制,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银杏内脂抑制纹状体多巴胺的代谢,从而升高多巴胺的水平。⑤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直接对抗谷氨酸受体等保护脑神经。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单体的研究在动物实验和心血管疾病的运用性研究上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对于激活脑组织及神经损伤的细胞,改善脑血管循环,治疗和预防脑部某些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尚峰  张千  金跃春 《山东医药》2010,50(28):101-102
目的观察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注射用血塞通、银杏叶片、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稳定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规范护理康复。对照组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0.824 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口服通心络胶囊和银杏叶片。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1.11%);两组治疗后神经运动功能状态、患肢肌力及手握肌张力、血液流变学、血脂血黏度都得到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中药对脑梗死稳定期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尚峰  张迁  金跃春 《广西医学》2009,31(10):1447-1448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基本生活自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新认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作用的机理。方法 通过CAJ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原理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结果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不是通过经典的核糖体途径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而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和抑制细菌毒力的作用来抑制或杀灭绿脓杆菌。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囊性纤维化 (CF)、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副鼻窦炎、烧伤并发的绿脓杆菌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朱尚峰  金跃春 《广西医学》2003,25(2):215-217
西咪替丁 (甲氰咪胍 ,以下简称 Cim) ,是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 ,以前虽有报道其新的作用 ,但不够全面 ,本文对近年来西咪替丁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调节、皮肤以及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应用情况 ,进行全面概述。1 呼吸系统1 .1 预防吸入性肺炎 :杨建等 ( 1)提出 ,西咪替丁在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优于阿托品 ;手术分娩病人全麻前服用甲氰咪胍可预防吸入性肺炎 ,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1 .2 哮喘持续状态 :重庆医科大学二院对 39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 ,应用 0 .6~ 1 .2 g加入 5 %~ 1 0 %葡萄糖 2 5 0 ml中静滴 ,每天 1次…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脑神经细胞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等对心血管系统,脑循环,血液及神经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疗效已基本肯定,现就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inkgo biloba extra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银杏叶提取物”,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层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篇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献,纳入为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25篇。 资料综合:①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血栓的保护性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Ⅰ的升高,调节纤维蛋白溶酶过程,防止血栓形成。②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萜烯内脂和单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脑缺血缺氧、水肿保护作用与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自由基和改善脑血管循环的作用密切相关。③银杏叶提取物对大脑记忆力的影响: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是通过促进大脑海马胆碱的再摄取,减少M型胆碱受体和α2肾上腺紊受体及递质的丢失,从而发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功能。④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的防治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保护残存的损伤侧黑质神经元,使得纹状体多巴胺的减少得以控制,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银杏内脂抑制纹状体多巴胺的代谢,从而升高多巴胺的水平。⑤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直接对抗谷氨酸受体等保护脑神经。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单体的研究在动物实验和心血管疾病的运用性研究上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对于激活脑组织及神经损伤的细胞,改善脑血管循环,治疗和预防脑部某些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新认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CAJ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原理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不是通过经典的核糖体途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和抑制细菌毒力的作用来抑制或杀灭绿脓杆菌。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囊性纤维化(CF)、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副鼻窦炎、烧伤并发的绿脓杆菌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朱尚峰  金跃春 《广西医学》2000,22(3):549-551
老年人高血压的原因被认为是血压调节因子,如神经性因子、体液因子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引起自律神经系统控制的压力感受器、β-受体功能等产生变化,高血压蛋白酶-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管舒张素-激肽-前列腺素系统调节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的三大动脉血管平滑肌弹性下降。此时,收缩期血压升高,舒张期血压相对较低,脉压差增大(1)。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低下(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机能均降低),循环血量和电解质平衡维持能力下降,心血管功能动态表现为心输出量降低,有末梢血管阻力增加倾向。据此特征,老年人易发生体液潴留、脱水、电解…  相似文献   
9.
当细菌接触抗菌药物后,细菌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就是所谓抗菌药后效应(PAE),PAE还与抗生素的杀菌活性、浓度、接触时间、细菌的种类及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免疫功能、药动学、药效学、组织pH值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少抗菌药物对某些细菌均有PAE,关于PAE的机制,一般认为:(1)抗菌药物造成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或与靶位持续结合,使细菌恢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2)抗菌药物的促自细胞效应(PALE);抗生素后促自细胞效应(PALE)也是产生体内PAE的主要机制之一。PAL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后者可诱导菌体表面发生变形,生长受到抑制,更易被吞噬细胞识别,被吞噬或在细胞内杀灭,或两者兼有,产生抗生素与自细胞吞噬作用的协同杀菌效应,从而使细菌修复再生的时间延长,产生较长的体内PAE。研究发现大肠杆菌经氯霉素或喹诺酮类药处理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