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骨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AL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P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总稳定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程度,镇痛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在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槲皮素组(Q)、脂多糖组(L)和槲皮素+脂多糖组(Q+L)。连续观察体温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下丘脑HS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及腹中隔区(VSA)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各组体温变化最大值(△Tmax)由低至高顺序为:Q组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等量0.9%NaCl。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躁动评分,术毕5 min(T1)分别为(1.35±0.68)分和(2.08±0.72)分,拔管时(T2)分别为(1.80±0.73)分和(2.31±0.60)分,拔管后10 min(T3)分别为(0.96±0.45)分和(1.32±0.49)分,拔管后20 min(T4)分别为(0.73±0.42)分和(1.03±0.65)分,治疗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可减少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分别于骨折内固定术切皮前及术后第1、2天在10 min内静脉泵入5000 U/kg乌司他丁+5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分别于骨折内固定术切皮前及术后第1、2天在10 min内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S100β蛋白水平、术后谵妄发病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1.88±0.12)分、S100β蛋白水平为(0.75±0.15)μg/L、谵妄发病率为4.44%,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1.23±0.12)分、S100β蛋白水平为(1.31±0.31)μg/L、谵妄发病率为22. 22%,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S100β蛋白水平及谵妄发生情况对比,P均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4. 11±21.41) min、术中出血量为(324.13±11. 24) 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67%,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4.42±21. 25) min、术中出血量为(324.23±11.51) 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4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均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丁卡因胶浆3g为观察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5min(T 1)、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及拔管后30min(T4)的血压、心率及拔管时躁动例数。并在术后3d随访记录发生咽痛、声音嘶哑的例数。结果:对照组在T1、T2、T3、T4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4例躁动,对照组拔管时19例躁动。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对照组20例高于观察组5例(P〈0.05)。结论:方法:结果:结论:丁卡因胶浆能降低高龄全麻术中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减轻拔管后患者的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老年乳腺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该院就诊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静脉镇痛法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法麻醉。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指标、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普通血流动力学C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T2、T3、T4时点时观察组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精确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 h、6 h、12 h时观察组静息VAS、活动VAS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乳腺癌外科手术麻醉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可提升术中麻醉效果,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循环系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氧化应激及Epac1/Rap1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组、抑制剂组各8只。Dex组在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Dex,抑制剂组在建模前30 min及2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Epac1拮抗剂ESI09及Dex,假手术组、模型组在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MIRI模型,假手术组心脏仅穿线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pac1/R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pac1、Rap1。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边缘清晰,未见心肌纤维断裂和细胞间质肿胀;模型组心肌纤维出现断裂,排列紊乱、边界模糊,有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肿胀明显;Dex组与抑制剂组心肌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全麻播管诱导前静注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苏酲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全麻插管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0.9%NaCI。结果:治疗组苏醒期镇痛效果优手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史(P〉O.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禾,术后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苏醒期躁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8级影像诊断专业6个班(18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个班(90人)实施学习通平台+虚拟数字人的数字化课堂教学,对照组3个班(90人)实施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断层思维培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56.08±1.65)分 vs. (45.19±1.74)]分、实验成绩[(37.13±3.24)分 vs. (30.16±2.04)分]和总成绩[(93.21±3.18)分 vs. (75.35±1.7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其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