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是胰头癌的常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但有10%-20%的患者在病程中无黄疸出现,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查阅文献发现,有关超声诊断无黄疸型胰头癌的研究甚少。本文收集无黄疸型胰头癌16例,探讨其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此研究目的在于试图揭示胃动素对消化间期意识清醒狗胃动脉血流影响的调节机制。方法 5条意识清醒狗的胃左动脉(LGA)血流通过超声波传输时间血流仪(ultrasound transit-time blood flow meters)进行了测定。在有或无GM-109(Phe-cyclo[Lys-Tyr(3-tBu)-βAla.trifluoroacetate,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ranisetron(5HT3受体拮抗剂),at-ropine(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hexamethonium(N胆碱能受体阻滞剂),phenoxybenzamine(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propranolol(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分别静脉内持续性滴注的前提下,反复静点胃动素进行实验。结果消化间期,胃动素(100 pmol/kg/h)诱导了LGA血流的增加。GM-109完全抑制了由胃动素引起的LGA血流增加和胃肠运动。At-ropine、C6、granisetron抑制了胃动素诱导的胃运动,但未能影响LGA血流的持续性增加。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胃动素诱导的LGA血流和胃机械性收缩无影响。结论胃动素是一个有效的胃血管舒张剂,胃动素通过胃动脉壁上胃动素受体调节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胃动素在消化间期胃血流的调节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后促进胰腺损伤修复的方法.方法 应用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经bFGF、EGF、HGF、2%B27、activeA、β巯基乙醇、尼克酰胺诱导12~14 d,RT-PCR鉴定后,以DAPI标记治疗胰腺损伤模型大鼠.治疗1 w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胰岛样细胞的迁移、定位,RT-PCR鉴定参与胰腺损伤修复的细胞来源.结果 MSCs经诱导12~14 d,分化为可表达Ins1、Ins2的胰岛样细胞,经DAPI标记后治疗胰腺损伤模型大鼠1 w,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细胞结构不清、胰岛结构崩解的损伤区的胰腺组织结构开始恢复,胰岛再建;RT-PCR检测Sry进一步证实损伤区胰腺组织内存在输注的胰岛样细胞.结论 MSCs可诱导分化成胰岛样细胞,该细胞参与损伤胰腺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脏渡越时间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系,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肝病病史及肝病临床表现患者(住院或门诊)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肝脏超声造影,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门静脉穿刺时建立手术通路并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比较2组患者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肝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和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分析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和PA-HVTT均明显缩短(t=5.078,P<0.01;t=12.163,P<0.01;t=2.649,P<0.01);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均呈负相关关系(r=-0.799,P<0.01;r=-0.554,P<0.01;r=-0.735,P<0.01)。H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410X+7.254,PV-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355X+4.983,P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566X+4.997。结论:肝脏渡越时间可以成为判断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指标,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发生风险中的诊断效能及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的15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经胃镜检查结果证实:无静脉曲张组(NEV)52例,EV组102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测右肝斜径、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并应用VTQ技术检测肝脏和脾脏的剪切波速度(SWV)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采用ROC曲线判断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预测肝硬化EV发生的诊断效能。 结果EV组的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明显高于N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5);EV组的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以及肝脏和脾脏的SWV值均明显大于NEV组,但肝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NE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0.03、3.66、3.92、-0.18、-0.1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门静脉内径、肝脏及脾脏SWV值为预测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96、1.007、1.005(P均<0.05)。肝门静脉内径、肝脏及脾脏SWV值的AUC分别为0.88(95%CI:0.824~0.936)、0.911(95%CI:0.866~0.957)及0.908(95%CI:0.863~0.953);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05 mm、2.013 m/s及2.937 m/s;其敏感度分别为73.6%、82.4%、79.6%;特异度分别为87.1%、90.3%、87.6%;准确性分别为82.5%、87.7%、85.1%。 结论肝门静脉内径、肝脏和脾脏SWV值为预测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在评估肝硬化EV发生风险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尤其是肝脏SWV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比较了长春和南京两个不同地区健康人群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VFTR)基因的多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健康人群中CFTR的功能特点以及对于CFTR相关疾病的易感性。方法基因组DNA从全血中提取出来。CFTR基因的DNA片段采用PCR的方法进行扩增。Poly-T和TG重复序列直接用自动测序仪(ABI300)进行测定。M470V由Hph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结果等位基因17的分布频率在长春(0.938)和南京(0.927)人群中是最高的。T5仅在7个长春人和3个南京人中出现。等位基因TG11和TG12,在长春(TG110.5,TG120.453)和南京(TG110.345,TG120.609)人群中最多见。等位基因V470的分布频率,长春人群(0.633)高于南京(0.500)(P〈0.05)。在研究的两组人群中有三种主要的单倍型T7-TG11-V470,T7-TG12-M470和T7-TG12-V470,其中T7-TG11-V470在长春(0.439)人群中是最常见的,而T7-TG12-M470在南京(0.5)人群中是最常见。结论长春和南京分别属于我国南北两个不同地区,他们的CFTR基因多态性背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两个人群的CFFR基因型均可造成CFFR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奥硝唑和替硝唑、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奥硝唑组40例,口服奥硝唑0.5g,每日2次,疗程5天;替硝唑组40例,口服替硝唑0.5g,每日2次,疗程5天;甲硝唑组40例,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疗程7天。结果: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4.8%、82.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23.1%、74.4%。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奥硝唑和替硝唑、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奥硝唑组40例,口服奥硝唑0.5g,每日2次,疗程5天;替硝唑组40例,口服替硝唑0.5g,每日2次,疗程5天;甲硝唑组40例,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疗程7天。结果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4.8%、82.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23.1%、74.4%。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胰腺组织剪切波速度(SWV)评估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并发症组(47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组(68例)及正常对照组(115例)患者的胰腺头、体及尾部SWV值,比较三组间各部位胰腺SWV值的差异。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胰体SWV值的相关因素。结果 有微血管并发症组和无微血管并发症组胰腺头、体及尾部SWV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微血管并发症组胰体SWV值明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体SWV值与微血管并发症(标准化系数Beta=0.208,P=0.022)、年龄(标准化系数Beta=0.265,P=0.004)及总胆固醇(标准化系数Beta=0.223,P=0.011)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体SWV值的增加与微血管并发症显著相关,胰体SWV值在评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剪切波速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