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控制的性别差异。方法本文收集了近3年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并进行正规降压治疗的患者,共376例,其中男203例,女173例,分析每位患者诊室血压值,以及24小时的变化血压值(24小时的平均测量值),以及一般资料。结果16.8%的女性患者和13.9%的男性患者的诊室血压值(<140/90mm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均得到控制。女性患者隐匿性高血压比率(诊室血压值<140/90 mm 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比男性的要低。女性白大衣高血压比率(办公室血压值≥140/90mm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比男性的高。男性和女性的诊室血压达标率(<140/90mmHg)相似,但是女性的动态血压达标率比男性要高。结论女性动态血压的控制达标率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大衣高血压之故。  相似文献   
2.
目的反映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尿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I)的升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这些生物标记对ACS危险分层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共收集215例ACS患者(140男性,65±46岁),入院时即查hs-CRP,BNP和Tn-I,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5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98例,不稳定心绞痛(UA)61例。结果平均随访246天,期间一共有24件心血管事件发生,STEMI:1例,NSTEMI:6例,UA:6例,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亡:10例。在这些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hs-CRP和BNP比那些没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要高。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后,hs-CRP和BNP对ACS患者具有独立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当hs-CRP>3.5mg/L和BNP>500pg/ml比hs-CRP≤3.5mg/L和BNP≤500pg/ml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要高11倍。结论联合hs-CRP和BNP这两个生物标记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临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弋  郭智东  徐芝君 《浙江医学》2014,(7):585-586,589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肿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醒脑静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5和30天的血肿量、脑水肿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间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第7、15和30天,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间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纳洛酮组和醒脑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更好地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内质网应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细胞内质网内稳态失衡、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的病理过程。1993年,Brostom首次描述了内质网钙稳态失衡可导致蛋白质翻译停止,后研究发现最初的内质网功能紊乱可以导致一种进化相对保守的细胞应激反应,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启动UPR的目的是使细胞适应改变的环境,重新恢复正常的内质网功能。这些适应的机制涉及到转录程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据此探讨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范围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早期胃癌79例(85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X线钡餐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病理活检79例,确诊胃癌71例(89.9% ) ,诊断为癌前期病变8例;X线钡餐4 8例,诊断胃癌2 5例(5 2 .1% ) ;病理示管状腺癌居多,癌周组织癌前病变发生率达92 % ,隆起型2 1例,凹陷型5 3例,平坦型11例;多发灶病例6例,广泛弥漫性早期胃癌4例,术后切缘阳性2例。根据病灶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别选用粘膜下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D1、D2 或D3 )。结论:对癌前病变有症状的高发年龄患者建议手术,手术的原则应该是完整切除病灶和清除转移的淋巴结,D2 胃癌根治术应是首选术式,对不同区域的多灶型患者、表浅弥漫型患者以及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采取全胃切除或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桌面推演法在专科团队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中的效果,为今后提升护理人员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46名专科团队成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训法)和观察组(桌面推演法)各23名,以病区发生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急处置为例,对比2组培训前后专科团队成员理论知识、应急能力评价、自我效...  相似文献   
7.
吴泽生  郭智东  陈友雷  陈方慧 《浙江医学》2017,39(24):2241-224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6年9月已公开发表的所有分析TBI与AD发生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3项非随机对照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11项队列研究,3项横截面研究,总样本量2184210例(病例组179737例,对照组2004473例)]。对以AD群体为研究基础的18项研究进行合并后,结果显示TBI为AD可疑危险因素(OR=1.362,95%CI:0.996~1.863,P>0.05)。而对以TBI群体为研究基础的5项研究进行合并后,结果显示TBI为AD的危险因素(OR=2.536,95%CI:1.763~3.648,P<0.05)。结论TBI有增加AD发生的风险,但仍需更多中心、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3.9%,C-Kit 阳性表达率91%,CD34阳性表达率85%,患者均未辅以化疗,18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56%。结论 C-Kit 和 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的正确判断对指导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对无法手术切除和(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应用格列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3.9%,C-Kit阳性表达率91%,CD34阳性表达率85%,患者均未辅以化疗,18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56%。结论 C-Kit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的正确判断对指导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对无法手术切除和(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应用格列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上述生化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且血浆凝溶胶蛋白的预测价值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