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NSTEM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点滴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 ml/次,1次/d.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改善NSTEMI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无复流现象中脑钠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无复流的作用.方法:根据造影结果将98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浆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血流正常组相比,AMI无复流组患者BNP、CRP显著增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减低,无复流组患者术前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BNP、CRP可能是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预测因素之一,他汀类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是否存在心肌炎症反应和心脏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于术后第1、4、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PCR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介素(IL-1β、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术后第1周末梗塞区、交界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同期发现梗塞区、交界区和非梗塞区细胞因子表达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TGF-β升高最明显。梗塞后第4、8周末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下降,但TGF-β仍高表达,梗塞区心肌纤维化。结论:炎症参与心肌梗塞后心室重塑,细胞因子在重塑中起一定作用,TGF-β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细胞因子TGF—β1及心室重塑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重塑的关系。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术后3天、1周、4周和2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形态学及胚胎基因(B肌球蛋白重链),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心肌梗死后第3天胚胎基因β-MHC、胶原、TGF-β1都上升,一直持续到第4周。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高,即使在第24周非梗死区的胶原水平仍然高于假手术组。TGF—β1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到第24周时非梗死区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β-MHC存在相关;非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结论:TGF—β1参与心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可能是心室重塑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酰唑胺对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并记录给予不同浓度乙酰唑胺(0.1μmol/L,1μmol/L,10μmol/L,100μmol/L)角膜内皮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体积改变.并计算其渗透水通透性(osmoilc water permeability,Pf)的变化。结果 培养的正常牛角膜内皮细胞的Pf值为(0.0446±0.0089)cm/s,在0.1-100μmol/L乙酰唑胺孵育72h后,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的渗透性水通透性逐渐减少,其Pf值分别为(0.0406±0.0014)cm/s,(0.0364±0.0015)cm/s,(0.0300±0.0022)cm/s,(0.0226±0.0019)cm/s。结论 乙酰唑胺呈剂量依赖性地减低角膜内皮渗透性水通透性.抑制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黄芪注射液对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起效时间、心电图和心肌耗氧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劳累性心绞痛60例,并与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可显著缩短抗心绞痛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显效时间,在改善心电图和降低心肌耗氧指标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黄芪注射液可作为抗心绞痛的常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TGF-β1的表达和心室重塑(英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和TGF-β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AMI模型及假手术组,于术后第1、4和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氯胺T法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心肌病检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后第1、4和8周末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P<0.01)。在梗死区、交界区和非梗死区羟脯氨酸和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第1周的表达高于第4和8周。羟脯氨酸和TGF-β1蛋白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r=0.75-0.99,P<0.05)。AMI后第1周梗死区和交界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第4和8周心肌炎症细胞减少。TGF-β1在梗死后1周时主要见于心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在4周和8周见于成纤维母细胞及间质。 结论: AMI后心肌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母细胞胞浆及基质中TGF-β1表达增高,与羟脯氨酸的变化及炎症过程存在联系,可能在AMI后心室重塑和心肌炎性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