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太钢总医院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的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此结果根据漏报率调查资料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总感染发病率为4.42%。感染发病率以口腔科、眼科较高,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产科依次降低。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发病率较高。部位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1.85%),其次是术后伤口(0.82%),下呼吸道感染(0.43%),泌尿道感染(0.43%)。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54.59%),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最大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sEST+EPBD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X线透射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取石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5%和92.7%(P =0.076);EST组X线透射时间长于sEST+EPBD组(P < 0.01);术后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6.9%和10.4%(P =0.221),EST组术后乳头出血发生率高于sEST+EPBD组(P =0.018);EST和sEST+EPBD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出现12例(16.9%)和6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分别出现5例和1例(P =0.039);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是影响取石成功率、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的因素。结论  EST和sEST+EPBD方法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较高,两组术中X暴露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患者下消化道症状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例。收集所有患者病史、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下消化道症状登记评估量表(LGSRS)评分,行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流参数,包括起始部、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根据LGSRS得分将14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LGSRS≥6分)共74例,阴性组(LGSRS6分)68例。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BMI、HbA1c、FBG,PBG、TG、T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的年龄及病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2)LGSRS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有无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或斑块者无统计学差异[阴性组3例(4.41%),阳性组5例(6.76%)(P0.05)]。(3)阳性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及一级分支处内径较阴性组患者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级分支处的内径明显大于阴性组[(3.83±0.85)mm对(3.53±0.90)mm,P0.05)]。(4)阳性组在一级分支处、二级分支处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阴性组,分别为0.842±0.063对0.816±0.059,P0.05;0.845±0.073对0.813±0.076,P0.05。一级分支处PSV阳性组高于阴性组[(110.89±46.89)cm/s对(95.72±36.59)cm/s,P0.05],其他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年龄、病程、血糖参数及血脂参数校正后,一级分支内径(RR=2.092,95%CI 1.080~4.050,P=0.029)、二级分支内径(RR=0.491,95%CI0.252~0.955,P=0.36)、二级分支EDV(RR=0.897,95%CI 0.824~0.976,P=0.012)是影响LGSRS评分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出现下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0℃,伴腹痛、全身乏力、双下肢酸痛。叭培养为大肠杆菌,人住我院肝胆外科予以头孢他啶类、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正常,复查血培养阴性出院。  相似文献   
5.
6.
眼睑裂伤在眼科急诊中最为多见,而下睑裂伤常伴有下泪小管的断裂。其手术修复方法较多,查找泪小管断端的方法也比较多,但手术结果常难令人满意。本院在泪小管吻合术查找泪小管断端中采用猪尾巴探针查找,方法简便、损伤较轻,疗效尚满意。现将近5年来治疗的24例病人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太钢三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837例,实查率98.59%(837/849),查出医院感染36例,现患率为4.30%。本文还结合三所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及企业职工医院的特点等对现患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脉搏传感器、脉象信号系统是现代脉诊客观化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脉搏传感器的仪器精密程度、脉象信号的检测质量均可能使脉诊分析结果产生误差,但目前脉搏传感器的单一研究并不能解决客观化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种类的脉搏传感器结合脉象信号系统的采集工具与方法,从脉搏信号分析的数字化信息、特征提取、脉象识别和脉象信息系统的种类与区别展开研究,重点介绍脉象信息分析系统中脉搏信号分析和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的种类与差异,提出脉诊多维度研究、脉搏信号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以期为脉诊客观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290份胃黏膜标本(34份浅表性胃炎组织(胃炎组)、130份胃癌前病变组织[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5份、异型增生85份(轻中度增生68份、重度增生17份)]、126份胃癌组织(胃癌组)中COX-2和CK20表达。结果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轻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到胃癌,COX-2和CK20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均<0.05;胃癌组织COX-2和CK20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K20与COX-2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COX-2和CK20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COX-2和CK20对判断胃癌前疾病的发展及胃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