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云飞  郭和娟 《医学文选》2001,20(5):622-623
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 SMI以心肌损失与心绞痛有相同意义 ,造成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 ,以至延误诊治 ,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收集动态心电图 (DCG)诊断为 SMI45例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为本院 1998年 2月~ 2 0 0 1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临床心电图符合 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女 11例 ,年龄 40~ 78岁。1.2 方法 采用美国搏利屋 770 0型 2 4h动态心是图仪 ,3通道 CM1、CM5、AVF…  相似文献   
2.
3.
笔者近5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伴心悸1周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血清钾3.10mmol/L。入院后经控制感染、扩张血管及强心利尿平喘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予以气管切开插管辅助呼吸,最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抢救无效死亡。心电图(图1)示:房性P'-P'间期规则,频率181次/min,P'-R间期长短交替至脱落呈讨论本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2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伴ST段电交替,是一种罕见的心电异常现象。其心电图表现酷似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只要仔细寻找P波,P-P间期规则出现不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在中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9050例孕妇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先采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进行产前筛检,对可疑的患者再联合顺序节段分析法进行筛检,对诊断结果与随访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检出60例CHD患儿,其中复杂性CHD32例,检出节段畸形72处。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联合检测出CHD及复杂性CHD分别为57例、32例,对CHD及节段畸形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5.0%、93.1%,敏感性均较单独四腔心头侧偏转法高,漏诊人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与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较为一致(P>0.05)。结论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简单、快速、可靠,是行之有效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与消心痛(对照组)作对比治疗,观察两组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负荷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缺血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云飞  郭和娟 《微创医学》2001,20(5):622-62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SMI以心肌损失与心绞痛有相同意义,造成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以至延误诊治,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收集动态心电图(DCG)诊断为SMI45 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和娟  曹金霞 《河北医学》2000,6(3):196-197
目的与方法:对147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用心电图电压标准和Romhilt-Estes计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心电图电压标准和Romhilt-Estes计分系统诊断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两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8%和62.6%(P〈0.01)。结论: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敏感性高,与电压标准比较,Romhilt-Estes计分系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凡PⅡ、Ⅲ、aVF电压≥ 0 2 5mV形态高尖的窦性P波 ,过去惯常地认为是右房肥大的心电图 (ECG)表现 ,且多见于肺心病 ,故有“肺性P波”之称。业已证明该型P波形成机制复杂 ,涉及病因广泛 ,部分病例常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 ] ,鉴于此 ,本文分析 160例“肺性P波”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60例“肺性P波”病例为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就诊患者 ,男115例 ,女 45例 ,年龄 18~ 81( 5 4 72±3 14)岁。采用ECGLAMTM 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12导联同步全自动常规ECG描记。 160例“肺性P波” ,各项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伴心悸1周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血清钾3.10mmol/L。入院后经控制感染、扩张血管及强心利尿平喘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予以气管切开插管辅助呼吸,最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