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在肝外胆管良性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因梗阻性黄疸入院,均经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及其病史确诊为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将肝外胆管狭窄分类比照Bismuth标准分为3型,并评价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乳头肌切开术(EST)或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的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经EsT或ERBD治疗,有效率为96.55%.随访患者28例,其中行EST治疗4例,均未复发;放置ERBD 24例,8例6 mo内复发、8例再狭窄患者中4例为慢性胰腺炎,2例为有胆囊切除史者,占该组11.11%(2/18);其余8例中5例为单支架置入者.结论: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与狭窄的病因和部位有关;狭窄部位长时间、多支架置入,可以减少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及上腹隐痛不适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别经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CT或MRI检查诊断本病。免疫组化检测示:CD117阳性15例,CD34阳性10例,S-100阳性4例,Actin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合理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手段。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185例临床特征及其与Hp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特点,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观察185例RE的临床特征;检测其Hp感染率。结果:RE食道损伤以A级、B级为主,部分病例消化道外症状突出;RE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食道损伤较轻;重度损害多见于老年人,且均伴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可减少RE发生,RE患者Hp感染的治疗应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金属夹钳夹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OlympusGIF130电子胃镜及Olym pus钛夹 (MD85 0型 )及推送器 (HX - 5LR -I)。结果 :既时止血率达 10 0 % ,无 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 ;9例患者共用金属夹 2 1枚 ,平均每例 2 .1枚。结论 :经内镜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 ,创伤小 ,适应症广 ,并发症少 ,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5.
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3年来诊断的90例全MC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便秘58例,45例长期或间断服用蒽醌类泻药,腹泻8例,并发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8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论]全MC的发病与服用蒽醌类泻药及便秘有关,便秘及服泻药时间越长、服药量越大,其MC程度越重。全MC还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及腹泻本身有关。该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与结肠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停用刺激性泻药,纠正习惯性便秘可以逆转病变。  相似文献   
6.
钛夹联合息肉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巨大Brunner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nner腺瘤是十二指肠少见的良性肿瘤,因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当肿瘤长到一定大小时,肿瘤表面糜烂、坏死、甚至溃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现报道1例经我院诊治的该病病例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石的病因及内镜下治疗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胃石症又称胃内结块,在我国东北、华北及山东一带多见,好发于秋冬季节,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经内镜诊断植物性胃石24例,现对其成因及诊治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9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误诊率高。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9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梗阻性黄疸、贫血、肠梗阻、消瘦、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确诊率为86.6%,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乳头区癌的确诊率为100%,上消化道钡餐检查、CT、MRI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1.6%、74.2%和89.7%。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69.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0.6%),其次为间质瘤(10.2%)。结论:对于无规律的上腹痛、无胆石和胰头病变的黄疸、不明原因的贫血或上消化道梗阻,应考虑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可能。合理选择内镜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一直被公认是治疗GERD的首选内科药物。约有30%的患者属于PPI难治性GERD,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的首选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内镜下微创技术通过改善抗反流屏障成为治疗GERD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就内镜技术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功能,改善His角角度,修复胃食管阀瓣紧密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技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仍有部分患者以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就诊。由于大肠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肠梗阻,即形成一个闭合性肠袢,易导致坏死、穿孔,故以往常行急诊Hartman手术,即姑息性切除肿瘤,近端结肠造瘘,远端结肠关闭,之后再择期关闭造瘘口。此种方法患者须行二次手术,病程长,痛苦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