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与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胃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MALT淋巴瘤中p-MAPK、p-Stat3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3/45)、64.4%(29/45)和68.9%(31/45);低度恶性组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度恶性组(P<0.01),而p-Stat3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信号强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6572和0.6823,P<0.01),而p-Stat3与cyclinD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r=0.1927,P>0.05)。结论:提示MAPK磷酸化在胃MALT淋巴瘤中发生及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Stat3的磷酸化可能与该肿瘤的恶性演进关系不明显;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中,p-MAPK可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2.
患者程××,男,45岁,住院号148754,因间断乏力、纳差、腹胀、尿少2个月,以“肝炎后肝硬变”于1997年12月9日入院。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6/8.9Kpa。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阳性,前胸及面部可见12枚蜘蛛痣,及多处血缕,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肋下1.5cm,可疑移动性浊音。B超示,门脉内径13.7mm,钡餐示胃底及食道静脉曲张。入院后出现鼻衄、无呕血及便血,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40%,BUN:5.9mmol/L,Cr:93μmol/L。于12月22日给予立止血2K氏单位,静脉注射一日一次,治疗10天,患者鼻衄明显好转,PTA上升至63%,但尿素氮、肌酐  相似文献   
3.
血清DNA-P RIA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olymerase,DNA-P)作为一种新的广谱的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为了探讨DNA-P RIA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我们特作了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Stat3磷酸化与c-fos和c-jun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5例肝细胞癌 (HCC)及其癌旁组织中p Stat3(Tyr70 5 ) ,c fos和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HCC中p Stat3,c fos和c jun蛋白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且p Stat3与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强度均呈明显正相关 ,而在癌旁组织中p Stat3仅与c jun蛋白表达相关 ,提示Stat3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HCC发生的早期事件 ,并通过激活c jun和c fos基因使肝细胞恶性转化 ;癌旁肝组织中 ,p Stat3,c jun或c fos呈阳性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位 D N A 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及 S 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硬变和肝细胞癌( H C C)组织中凋亡细胞,p53 , bcl2 蛋白和 P C N A 的表达。结果显示: H C C 与肝硬变组织比较,凋亡细胞密度低, P C N A 阳性细胞密度高,p53 和 bcl2 蛋白阳性强度高,且均与 H C C 分化程度有关。提示p53 和 bcl2 蛋白可能是通过其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失衡,并以“选择性细胞增殖”形式导致 H C C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晖  傅雷 《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2):35-36
随着医科院校教学、科研、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关的硬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进口设备的大量引进,后勤保障的不断社会化,军队物资供应保障部门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在设备的引进中要经过许多环节,从交易洽商、商品选型、商务谈判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从制  相似文献   
7.
宋卉  徐国防  李银花  郑晖 《新中医》2011,(7):129-131
目的:观察葛根螺旋藻颗粒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喂饲高脂饲料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螺旋藻颗粒以0.3、0.6、1.2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螺旋藻颗粒高剂量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显著降低(P〈0.0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FBG、TG、TC、LDL-C和FFA均显著降低(P〈0.05,P〈0.01),ISI有升高趋势。结论:葛根螺旋藻颗粒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梅  郑晖 《药物分析杂志》2012,(7):1209-1213
目的:针对布洛芬的生产工艺,建立原料药中残留有机溶剂(二氯甲烷、乙醇)和微量金属杂质(铝、钴、镍)的检测方法。方法:残留溶剂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使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膜厚3.0μm),载气为氮气,检测器采用FID,柱温采用程序升温,顶空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60 min,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金属杂质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通过石墨炉程序升温进行测定。结果:在残留溶剂的测定中,两待测组分之间的分离度为6.3,在测定浓度范围内r分别为0.9999和0.9998,检测限分别为0.2μg.g-1和2μg.g-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101.0%。在3种金属杂质的测定中,检测限分别为5 ng.g-1、5 ng.g-1和10 ng.g-1;在测定浓度范围内,r分别为0.9996,0.9993,0.9998;3种待测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0.0%;结论: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布洛芬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和微量金属杂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的应激对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应激1次组(B)、应激1周组(C)、应激2周组(D)和应激4周组(E),每组动物6只.应激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每天15min.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ERK的磷酸化及总蛋白(p-CREB和t-CREB、p-ERK/MAPK和ERK/MAPK)水平.结果 B和C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和E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t-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和E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ERK44和ERK42的总蛋白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应激降低大鼠海马CREB的活性,短时间和慢性应激均能降低大鼠海马ERK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患者营养的改善情况。方法对1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与术后1、2个月营养指标变化,比较术前、术后1天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改善(P均0.05)。术后并发症包括造瘘口处轻度疼痛5例、造瘘口渗少量脓液3例、吸入性肺炎5例、造瘘管堵塞4例、黑便6例。术前、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易耐受、成功率高、并发症轻,术后患者营养改善明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