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的血管源性肿瘤,具有低至中度恶性潜能,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肝脏是EHE受累的常见器官之一.Ishak等[1]在1984年首次报道了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此后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影像学检查是诊断HEHE常用的手段之一,如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检查等,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此报道1例病史长达17年的HEHE患者的肝脏CT灌注特点及其在HEHE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外源FHIT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缺乏FHIT表达的HL60,研究FHIT基因对转染细胞生长的生物学影响。方法:构建pEGFP-FHIT真核表达质粒(实验组)与质粒pEGFP-N1(对照组)。分别电穿孔法转染HL60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基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并与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经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pEGFP-FHIT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率为40%。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FHIT的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实验组抑制率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FHI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对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均行常规肝脏平扫及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动脉期图像由双能量扫描方式获得.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常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B法观察虚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评价2种方法对栓塞病灶内部及其周围肝组织内强化信息的判断.以DSA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A、B2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27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中共检出63个病变,DSA明确其中39个病变有强化,24个病变无强化.B法的敏感性为94.9%( 37/39),高于A法的74.4%( 29/39;x2=6.303,P<0.05);B法的特异性为95.8%( 23/24),与A法的83.3% (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9,P>0.05).结论 以动脉期双能量扫描代替常规CT平扫与动脉期增强扫描,与常规CT动态增强相比,对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马冬  罗娅红  郑文恒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39-842
摘 要:[目的] 在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应用Phillip 256 iCT机全肝CT灌注扫描模式,探讨其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33例病例进行全肝CT灌注扫描及延迟扫描,获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血管重建方法及肝脏灌注后处理软件。[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取良好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通过后处理可获得全肝灌注图像及肝动脉CTA、门静脉CTPA图像。其中所有病例上全肝灌注图像可以观察到瘤灶动脉供血增多、门脉血供减少;肝动脉CTA发现肿瘤血管20例、动脉扭曲移位14例、肝外动脉供血3例;门静脉CTPA上观察到门脉癌栓4例。[结论] 256多层CT一站式扫描可以评估原发性肝癌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肝CT灌注成像可以量化评估肝内病灶血流灌注情况,实现肝脏一站式扫描,对肝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冬  于韬  郑文恒 《肿瘤学杂志》2016,22(3):222-225
摘 要:[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应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的方法来规避骨性遮挡、优化穿刺路径的价值。[方法] 21例常规螺旋CT扫描方式预定的穿刺路径遇到骨性遮挡,改用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方法引导穿刺。 [结果] 21例病例经调节CT扫描机架角度方法均获取理想的穿刺路径,成功避开骨性遮挡。一次性穿刺结果的阳性率为 95.2%(20/21)。其中18例一次进针穿刺成功,其余均两次进针穿刺成功。术后 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5/21),其中轻度气胸4例,肺内少量出血1例,均经临床观察及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多层螺旋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当常规扫描方式预定的穿刺路径遇到骨性遮挡时,可以采用调节扫描机架角度的方法优化穿刺路径,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13)和B组(n=21)。A组患者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B组患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B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5.6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为19.5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Bismuth-Corlett分型、治疗方式是肝门部胆管癌存活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D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器引导下的光动力联合球囊扩张术对食管、贲门癌性狭窄进行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贲门癌伴癌性狭窄的患者9例,先采用DSA引导下进行球囊扩张,然后通过胃镜结合DSA透视对病变位置进行定位,最后经过导管引入激光光纤覆盖病变区域进行光动力治疗;并在光动力治疗中应用DSA透视监测、调整光纤的位置。治疗后评价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吞咽困难等级评分由治疗前均数(3.33±0.7)到治疗后1个月(1.33±0.5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显示:疗效sR为7例(占78.0%),MR为2例(占22.0%),显著有效率(CR+sR)为78.0%,总有效率(CR+sR+MR)为100.0%。结论食管、贲门癌伴癌性狭窄病例采用DSA引导光动力联合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方式安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全肝CT灌注技术探讨正常肝脏组织各肝段血流灌注情况,以及通过血流灌注的变化推断存在肝隐匿性转移的肝段。方法:采用全肝cT灌注技术对14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存在肝隐匿性转移的病例进行扫描,扫描图像应用最大斜率法数学模型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分析对照组正常肝脏各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以及分析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与正常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各肝段之间HAP、HP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肝段HAP均值为(15.81±0.49)ml·min-1·100g-1,HPI均值为(19.60±0.57)%。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HAP、HPl分别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HAP对诊断隐匿性转移肝段最佳阈值为23.97ml·min-1·100g-1,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89%。HPI对诊断隐匿性转移肝段最佳阈值为29.18%,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9%。结论:全肝CT灌注可以反映正常肝脏组织各肝段灌注情况,并且提示肝脏各段血流灌注情况相近。全肝CT灌注可以通过肝段灌注参数值变化反映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的血流灌注变化,从而可能对隐匿性转移肝段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马冬  郑文恒  姚冰 《肿瘤学杂志》2015,21(8):673-676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经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采用CT(Siemens 64层)行鞍区(包括全鼻腔、鼻窦)CT薄扫,并在Siemens 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鼻腔、鼻窦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镜(CTVE),并观察图像处理结果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CTVE可以在术前模拟进入鼻腔,可以提供鼻腔和鼻窦的精细解剖和病变范围的准确信息,同时观察软组织窗3DCT图像,优化内镜进入路径。CTVE比术中内窥镜能更形象、更细致地显示鞍底解剖结构,对蝶窦中隔、鞍底、斜坡等结构的显示范围较术中内窥镜大。[结论] 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前应用多层CT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蝶窦和鞍底的解剖标志及内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可以指导术中定位,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