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的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 ;分析其对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 2km村屯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 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4只共检获鼠体蚤 4 4只 ;而疫区周围的 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5 8只 ,共检获鼠体蚤 2 71只 ,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该区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的种群分布特征直接指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极低 ,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分析1951-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疟疾疫情资料, 探讨疟疾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1951-2014 年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1951- 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共报告疟疾病例93 460例。疟疾发病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 年均疟疾 发病率分别为3 237.94/10万和1 572.12/10万; 20世纪80年代后疫情趋于平缓。2000年以前本地病例为主要病例类型, 2008年后再无内源性疟疾病例报告。20世纪50年代病例以恶性疟为主, 占45.01% (2 392/5 314); 间日疟和三日疟次之, 分别占33.72% (1 792/5 314) 和19.55% (1 039/5 314); 20世纪60年代后以间日疟为主, 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 三日疟所占 比例呈下降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再无报告。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 该时期共报告51例, 以间日 疟为主, 占98.04% (50/51), 感染来源主要为国内疟疾流行疫区; 2000年以后以恶性疟为主, 占60.00% (21/35), 感染来源 主要为非洲、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结论 结论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但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 加 强流动人口尤其是国外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是当前及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4621例,年均发病率为102.60/10万.1~7月报告病例较多,共2987例,占全年总数的64.64%,其中5月报告病例数最多(473例).男性发病3141例,占发病总数的67.97%,女性发病1480例,占发病总数的32.03%,男女性别比为2.12∶1.45~54岁人群发病人数最多,共报告881例(19.07%),其次为35~44岁,共报告836例(18.0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5.39%.全县16个乡镇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平班镇(130.14/10万).结论 2010-2020年隆林各族自治县肺结核发病率呈波动趋势,防控效果不明显,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学生是重点人群,应在规范结核病临床诊疗的同时,制定出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检获鼠体蚤44匹;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检获鼠体蚤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选择隆林各族自治县历史上发现传疟媒介按蚊种类较多、疟疾流行较严重的村屯作为监测点,于每年4—11月份每月上旬两次、下旬两次在人房、畜舍和户外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开展媒介监测工作,并对捕获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2014—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各监测点共捕获按蚊11种35 952只,其中中华按蚊占按蚊总数的99.33%(35 712/35 952);其他按蚊仅占0.67%(240/35 952),分别为多斑按蚊68只、迷糊按蚊21只、嵌斑按蚊和派登按蚊各10只、斯替芬按蚊5只、印神按蚊4只、环斑按蚊2只、美彩按蚊8只、汉南浦亚种94只、微小按蚊4只、无法鉴定14只。未捕获日月潭按蚊。调查场所捕获按蚊数由高到低为:畜房>室外>人房;不同年度按蚊捕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按蚊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结论 隆林各族自治县按蚊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畜房密度最高,活动季节以5—8月为高峰;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到日月潭按蚊,但仍存在少量微小按蚊。  相似文献   
6.
隆林各族自治县曾是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高度混合流行区,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多年综合防控,疟疾发病率逐年降低,1987年达到了原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2007年检出最后一例内源性疟疾病例[2].我国于2010年7月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该县作为二类县,计划于2018年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近五年来项目实施工作顺利,效果显著,并于2015年8月顺利通过了消除疟疾市级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