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邹同痒 《临床荟萃》1997,12(24):1147-1147
患者 男,53岁,左侧膝关节肿胀、疼痛伴尿频、尿痛5天入院。发病前20天有不洁饮食、排红白冻样大便史。曾在传染科就诊,大便培养出福氏痢疾杆菌,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抗生素治疗半月后痊愈。入院时体检:体温38.5℃,意识清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双眼结膜充血,内眦可见脓性分泌物。咽部不充血,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上肢鹰嘴处明显触痛。左下膝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明显触痛,浮髌试验( )。全身其他关节未见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肝硬化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11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共收治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120例,将上述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患者的85%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而言,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十分安全,疗效显著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流甲丙脯氨酸(captopril,CPT)又称卡托普利,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自1981年试用于临床至今已达15年。从当初仅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已逐步扩大到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范围的不断扩大,该药的副作用也逐步被认识。但许多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该药对本系统疾病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文分析本院近年来服用CPT所致顽固性咳嗽而被误诊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MIF和IL-17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邹同 《中医临床研究》2013,(15):106-10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我院传染科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治疗的稳定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影响因素的相比,其中患者的病程≥5年、患者使用过肝损伤药物、患者伴有精神刺激情况、患者过度劳累、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史、患者有饮酒史、患者有甜食摄入过量、患者的乙肝病毒DNA定量高等,会造成患者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P<0.05)。结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因素有很多,有效的减少以及清除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并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减少并发症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手术方式的选择,旨在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80岁以上老年人127例植入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包括双室三腔起搏)95例(74.8%);单腔心室起搏32例(25.2%).所有患者首选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并对寻找头静脉及电极导线植入方式做了较大的改进.电极导线的头端应固定在心腔内,切口内起搏器囊袋处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在电极导线送入心内前制作起搏器囊袋,并放置纱布压迫止血,对少数渗血较多的患者,局部适当加凝血酶或用电凝刀止血.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手术当日或次日).结果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导线的成功率,在单腔起搏器为92.0%,双腔起搏器81.5%.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3.9%),分别是:囊袋血肿3例(2.4%),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处松动1例(0.8%),心肌穿孔1例(0.8%).无血气胸、电极导线脱位及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结论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可避免锁骨下穿刺所导致的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尤其重要;电极导线脱位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而与早期下床活动无关;应采用适当方法达到囊袋内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及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经胸横切口暴露头静脉及使用导引钢丝、静脉鞘管引导放置起搏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220例具备起搏治疗指征的病人,在右上外侧胸部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当经该静脉直接送入起搏电极导线有困难时,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的引导下送入电极导线.如果经以上方法均不能顺利放置电极导线,则经切口内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电极导线.起搏器埋藏在头静脉切口内侧的皮下囊袋内.结果横切口同样能良好地暴露头静脉.此外,当需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直接经该切口内穿刺不但方便,而且减少创伤.直接经头静脉放置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分别为71%及58%,加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后成功率分别提高到94%及88%(P值均<0.01).结论经胸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结合使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技术可显著性提高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的成功率,减少锁骨下静脉穿刺及相应的并发症,并方便起搏器的放置.  相似文献   
9.
邹同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69-169,171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展开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0例,利用口服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正常组与减退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50例,对各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糖耐量正常组IS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糖耐量减退组空腹与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IS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血糖、胰岛素、IS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高胰岛素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存在糖代谢异常现象,应及早进行血糖检测并加以诊断,对血糖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巯甲丙脯氨酸诱发顽固性咳嗽2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同痒 《临床荟萃》1996,11(22):1038-1039
巯甲丙脯氨酸(Captopril,CPT)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自1981年应用临床至今已达15年。从当初仅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已逐步扩大到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范围的不断扩大,该药的副作用也逐步被认识。但许多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该药对本系统疾病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些药对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文分析了本院近年来服用CPT所致顽固性咳嗽而被误诊的28例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