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大鼠为动物模型 ,探讨由人发角蛋白和胶原组成的真皮类似物植入体内后真皮重建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含人发的活性皮肤替代物植入大鼠皮下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植入物及其周围组织 ,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 4天 ,为急性炎症期 ,同时可见有约 1/2的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等 ;术后第 7天 ,植入物内可见大量的血管及其他迁入的细胞 ;第 3周人发开始降解 ,出现胶原纤维 ;6周后 ,人发碎裂降解 ,胶原纤维粗大 ,集结成束 ,与真皮胶原无明显区别。结论 组织学的结果显示人发可以作为真皮基质来修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
鸡羽根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鸡羽根的结构特点,观察其在活体组织内的降解情况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其作为组织工程备选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鸡羽根,采用序贯的、不同程度(轻、中、重)理化处理程序,得到3种鸡羽根角蛋白(CCK-Ⅰ、CCK-Ⅱ、CCK-Ⅲ),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大鼠背部肌组织内植入鸡羽根角蛋白片(实验组)和未处理鸡羽根片(对照组),以及坐骨神经束间植入鸡羽根角蛋白丝(实验组)和未处理羽根丝(对照组),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观察其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结果 (1)光镜:鸡羽根管壁从内到外依次为4个致密层:嗜碱性均质状粗线,3~5层的嗜酸性角质层,60~100层含大量色素颗粒的环行角蛋白束和10~20层含少量色素颗粒的角蛋白束.扫描电镜:未处理的鸡羽根结构致密,管壁平整,无孔洞;处理后结构较疏松,可见大小、深浅不等的孔洞.(2)肌组织内植入:第8周材料呈细丝状或散在细颗粒状,部分被降解吸收,仍有少量炎性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第12周材料降解为细小碎片.对照组各时间段材料结构完整.(3)神经束间植入:引起的组织反应与细胞类型同肌组织内植入组,神经组织无变性、坏死.结论 未处理的鸡羽根由多层致密的角蛋白束构成,含色素颗粒和少量基质.处理后表面出现许多孔洞,结构疏松,且体内可降解,其降解产物不引起机体组织的变性、坏死.鸡羽根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化器官或组织构建的备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作者在对人发角蛋白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工程学概念--在体/原位组织工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拟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支架,复合一种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探讨其在体内原位诱导周围组织细胞构建真皮的可行性。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观察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15只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将模型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 方法: ①将在体内具有慢、中、快3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 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②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③用SD大鼠制备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烧伤后3 d做清创处理,清创后实验组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阳性对照组用戊二醛猪皮覆盖创面,阴性对照组为单纯无菌纱布覆盖。 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7,14,21 d愈合率。②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肉牙组织生长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态。 结果:①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阳性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P=0.000);创面在7,14,21 d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P=0.000),且实验组在14 d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P < 0.05)。②覆敷料后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细小的胶原纤维填充创面。实验组较其他2组明显。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周,实验组创面真皮基质中,Ⅰ型胶原呈棕黄色细密条带状;且有少量被染成棕黄色细丝状的弹性纤维,阳性对照组不明显,而阴性对照组中弹性蛋白无阳性表达。第8周,3组创面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束改造塑形,无瘢痕形成趋势。阴性对照组真皮层组织排列紊乱。 结论: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已知初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一钠(MSG)可引起下丘脑弓状核严重损毁。本研究证实,雄性大鼠生后2及4天经腹腔注射MSG(4mg/g体重),成年后睾丸电镜观察,曲细精管内各级生精细胞发生明显改变,胞质出现空泡,线粒体变性,嵴断裂;核膜缺损,核质疏松,染色体遭到严重破坏。提示:睾丸超微结构变化,可能来自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与下丘脑弓状核损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镱对小鼠肝肾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应用形态计量学与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观察了小鼠肝叶部分切除术后3天至5周的血管增生。结果显示,术后3天,肝叶的中央静民小叶间血管的密度增高,二者间距缩短,中央静脉的分枝百分率显著增高。随时间推移,这些参数向正常方向变化。用计算机三维重组清晰到中央静脉的分枝构象。由此推测,以中央静脉的分枝为中心可形成新的肝小叶,实际上,是重复了胚胎期间肝小叶增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胸腺是中枢淋巴器官之一,以分泌胸腺激素和作为T淋巴细胞的生成器官而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胸腺受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控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激素在胸腺退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常小鼠肝脏能贮溜大量HpD,当用320~350J/cm~2剂量的激光照射时即发生光敏效应。肝细胞最早发生改变的是线粒体和糖原,继而内质网、溶酶体、细胞核及血窦面的细胞膜等也发生明显的变性坏死变化。血窦内的枯否细胞变化也很明显,内皮细胞也相继发生改变。从实验结果表明,光敏效应在细胞的膜结构、核染色质等都起反应,支持单态氧学说,并为临床应用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给 Swiss小鼠 5次注射氯化镱(总剂量为 510mg/kg)后,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肝肾变化。发现肝细胞里嗜酸变性或空泡变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变形、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脱核糖体、糖原消失。肝细胞与枯否细胞中均出现许多致密体,内含高电子密度砾石样颗粒。胆小管腔中亦见高电子密度颗粒群,提示致密体内容物可经胆道排出。未见肾脏发生明显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给小鼠1次静脉注射氯化错(60mg/kg体重)后5min至48h内的9个间期应用电镜结合X射线微区分析术,对镨在肝细胞与枯否细胞中的运转进行了追踪观察。在5min~2h,两种细胞均以胞吞方式摄取肝血窦中含镨微粒,在胞质中形成吞噬体。在吞噬体内,微粒群处于由稀疏至密集的浓缩过程,小吞噬体互相融合。这种胞吞作用在枯否细胞极为活跃,在肝细胞则较微弱。在4~48h,许多枯否细胞的胞质几乎被吞噬体充满,细胞变性;肝细胞内的吞噬体汇聚于胆小管周围。在胆小管腔内可见高电子致密微粒群,表明镨可经胆汁途径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