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karos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ALL病人进行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再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Ikaros6基因的表达,基因测序确定Ikaros6基因突变的位置及类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初诊及缓解病人Ikaros6mRNA的表达,并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95例ALL病人中有45例Ph染色体阳性,50例Ph染色体阴性;在Ph染色体阳性和阴性病人中分别有13例和2例表达Ikaros6,差异有显著性(χ2=11.03,P〈0.05)。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karos6基因的表达。表达Ikaros6的病人基因测序均显示IKZF1中外显子4~7的缺失。初诊病人Ikaros6mRN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病人(t=4.054,P〈0.05)。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络氨酸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有Ikaros6基因表达的病人其缓解率明显低于未表达该基因病人(χ2=6.20,P〈0.05);未表达Ikaros6基因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TKIs治疗的缓解率明显高于VDCP治疗方案(χ2=5.43,P〈0.05)。表达Ikaros6的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20个月平均累积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未表达Ikaros6病人(Waldχ2=13.72,P〈0.05)。结论 IKZF1外显子4~7缺失导致Ikaros6基因在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中高表达,表达该基因的病人对TKIs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TKIs和VDCP方案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与慢性肾衰竭(CR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SSO)对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880例CRF患者进行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865名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健康汉族个体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分析HLA基因多态性与CRF的相关性。结果 CRF患者组共检出HLA-A等位基因33个,HLA-B等位基因76个,HLA-DRB1等位基因39个;DRB1*11∶01(6.70%vs 4.45%)和DRB1*12∶02(8.69%vs 5.9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c<0.05);B*15∶1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2%vs 3.64%,Pc<0.05);CRF患者组三座位单体型A*30∶01-B*13∶02-DRB1*07∶01(16.61%vs 7.61%)、A*33∶03-B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人群与本地献血者人群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及单体型和不规则抗体等的分布特征,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输血及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20年3月住院患者和在此期间青岛市中心血站发往本院的献血者血液共113 326人(份)的Rh抗原分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数据,回顾性分析并...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临床输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存在明显短板,为了提高输血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某医学院校以胜任力模型为工具,总结临床输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所需具备的外显性特征、内隐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个人工作能力的影响.以职业胜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全过程跟踪管理,观察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后2013-05—2015-04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适应证分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和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U)分别为4.82±0.98、5.35±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前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74.53±21.68、78.22±2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适应证分组间比较,输血前血红蛋白值除急性失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红细胞输注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2.7%vs 67.3%,χ2=96.87;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输血全过程进行监控,把握最佳的输血适应证,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疗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院患者Rh表型的分布,并探讨Rh 5种抗原在临床匹配性输血应用的意义。方法实验组:我院患者和献血员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在ABO和RhD同型的基础上,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27 929例患者进行RhC、c、E、e抗原匹配性输注;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23 105例未进行Rh抗原匹配的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本院输血患者的Rh 5种抗原分析:D、C、e抗原比例分别为99.7%、94.5%、94%,C和e抗原比例接近D抗原,但分布明显高于c和E抗原;DCe和DCcEe表现型最多,两者占所有表型的70%以上,Dce和DCE两种表现型最为罕见,其他5种表现型分布尚可;Rh优先级匹配原则进行相容性输注,实验组中Rh 5种抗原完全匹配输注率达到84.7%,对照组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0.39%(120/30 912)vs 0.28%(97/34 817);χ~2=5.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后新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实验组中Rh系统的抗体的产生率由之前的73.1%(对照组)下降至15.4%,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新产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0.29%(67/23 105)vs 0.14%(39/27 929);χ~2=13.78,P0.05]。结论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Rh 5种抗原检测,运用智能化输血管理系统建立一体化的Rh抗原数据库,对临床输血患者,特别是儿童、孕产妇、反复输血者,进行ABO和Rh 5种抗原全相合性输注,不仅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而且是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输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输血科血浆解冻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对血浆解冻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方法 2015年6月本院建立了输血科血浆解冻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血浆解冻过程中,以模拟血浆袋为温度监控对象,与血浆一同解冻,全程采集模拟血浆袋中心温度变化来反映血浆袋中心温度变化,自动记录融浆全过程的温度数据和变化曲线,以模拟血浆袋中心温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33℃以上(不超过37℃)为解冻终点;以献血码和产品码为血袋身份标识,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血浆解冻重要数据(解冻开始时间、解冻结束时间和解冻结束温度)上传至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与血袋信息相匹配关联,信息系统全面记录血浆的解冻数据。结果输血科血浆解冻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对血浆解冻全过程质量控制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保障了解冻后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损失最少,保证生物活性最大化;同时通过与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了远程监控和远程数据传输,记录并贮存血浆解冻重要数据,可方便查询解冻起始时间、解冻完成时间、解冻结束温度、使用期限等,便于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溯源。结论输血科血浆解冻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血浆解冻的质量管理水平,便于质控和质量溯源,对于保障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济宁市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KAP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济宁市五所大学注册在读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结果75.44%的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回答是正确的;79.90%的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态度是积极的;有38.24%的学生在性病-艾滋病防护行为上回答是正确的,且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又因某些因素(是否是独生子女、城市与农村、性别、年级)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济宁市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仍未达到2006年-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