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表达变化规律,探讨纤溶系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2003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及实验组(n=36),实验组又分为缺血90min再灌注0,6,12,24,48,72h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尼龙线未进入大脑中动脉。各组均于缺血90min后拔除线栓,实验组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表达变化,同时应用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48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大脑皮质及尾壳核神经元可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蛋白、mRNA的弱表达。②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二者表达呈不同的动态变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mRNA在再灌注0h即开始表达,主要见于形态结构正常的神经元;于再灌注48h表达明显增强,持续至再灌注72h,于皮质、尾壳核损伤中心区坏死残存的神经元表达最为明显,于损伤中心区周边的部分固缩神经元及正常的神经元表达也增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蛋白、mRNA开始表达迟于前者,于再灌注72h最为明显,其表达部位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相同,但表达强度较弱。③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染色显示,再灌注早期在缺血区的大脑皮质及尾壳核外侧部可见少量散在凋亡神经元,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多,于再灌注48~72h达高峰。结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并可能是通过启动神经元凋亡过程所致;其抑制物延迟表达可能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阶梯状升高后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纤、溶栓疗法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 ,分为尿激酶 (U K)、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巴曲酶与 UK合并用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观察缺血 2 h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死亡率、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神经损伤及出血改变以 U K组为最重 (其中死亡 6只 ,出血 5只 ) ,空白组其次 (其中死亡 5只 ,出血 5只 ) ,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合并用药组均较前两组减轻 (其中巴曲酶单药治疗组死亡 4只 ,出血 2只 ,合并用药组的死亡及出血的例数均相同 ,各为死亡 3只 ,出血 5只 )。结论 巴曲酶与 U K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联合用药后对出血的影响较单一 U K治疗未见明显加重。巴曲酶可能具有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具有调节钙磷代谢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了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免疫系统异常的风险,还与感染以及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失常问题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长春地区623例中老年人1,25-(OH)2D3水平,了解长春市地区中老年人维生素D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由多种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细胞分裂增殖和降低血糖的作用,IGF1亦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一种非选择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于中枢神经发育和成熟的全过程,参与神经系统的增生、分化和神经功能的维持和调节。国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老素-1(presenilin-1,PS-1)Val97Leu位点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42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由含有野生型(wild type,wt)PS-1的pcDNA3.1/Zeo(+)质粒合成携带有突变位点Val97Leu的突变型(mutation type,mt)PS-1质粒并转染至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来检测培养基及胞浆中Aβ42和总Aβ含量;同时检测APP及BACE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48小时,转染突变PS-1基因的细胞,细胞内和细胞外Aβ42的含量较24小时有显著提高,且相对未转染、wt和mock转染的细胞也有显著提高,而各组间总Aβ的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APP及BACE的表达水平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此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家系中发现的PS-1基因Val97Leu突变为一新的突变位点,可选择性引起细胞内外Aβ42的增高,因此认为是一病理性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蛋白因子 κB(NF κB)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检测NF κB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 ,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大鼠相比 ,脑缺血再灌注后NF κB蛋白、Caspase3mRNA表达明显增强 ;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P <0 .0 1)。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与上调NF κB蛋白、Caspase3mR 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1)正常假手术组。(2)生理盐水组。(3)地塞米松组犤0.5mg/(kg·d)犦。生理盐水组与地塞米松组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6,12,24,48h。采用HE、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性脑损伤脑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后TNF-α阳性细胞数,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明显多于假手术组(3.0±7.2)(q=9.38~17.98,P<0.01),再灌注6,12h,地塞米松组(45.1±5.4,81.4±17.4)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34.2±7.2,60.4±15.4)(q=4.67,P<0.01;q=3.50,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表达的增强可能是地塞米松加重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67岁,因突发言语障碍,右侧肢体瘫痪2h入院。患者于2003年6月17日夜里发病,无头痛,呕吐,无高血压史。嗜烟。2000年曾患脑血栓,未留后遗症,体格检查:血压170/90mmHg(1mmHg=0.133kPa) ,意识清楚,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面,舌,肢体中枢性瘫痪,右上肢肌力0级,下肢Ⅰ级,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轻度不足;凝血功能及纤维蛋白原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一种与代谢调节相关的配体激活核受体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在血压调节、糖脂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中具有关键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PPARγ与血糖、血脂、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机制。材料和方法:制备体外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PA、PAI-1表达变化。结果:低氧低糖损伤后,tPA、PAI-1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体外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模型。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可以诱导tPA、PAI-1表达增多,进一步说明脑缺血损伤后tPA、PAI-1表达增加并参与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