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老年(年龄≥75岁)急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至2011年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年龄≥75岁房颤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治疗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死亡、卒中、大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事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766例老年急诊房颤患者,年龄(80.76±4.66)岁,女性占56.9%。1年的全因病死率为24.3%,心血管病死率为12.8%,卒中发生率为10.6%,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3.6%,再入院率3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 HR1.073,95% CI 1.042~1.105)、心率( HR 1.008,95% CI 1.002~1.013)、痴呆/认知障碍史( HR 1.849,95% CI 1.016~3.365)、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HR 1.824,95% CI 1.303~2.551)为老年房颤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 HR 1.664,95% CI 1.036~2.675)、高血压病史( HR 2.035,95% CI 1.080~3.836)、痴呆/认知障碍史( HR 2.773,95% CI 1.220~6.302)、为老年房颤患者1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急诊房颤患者的预后较差,年龄、心率、痴呆/认知障碍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是老年急诊房颤患者1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病史、痴呆/认知障碍史为老年急诊房颤患者1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栓治疗,DAT)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三联抗栓治疗,TAT)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  相似文献   
3.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的急重症,其起病急骤、表现形式多样,且与心源性猝死高度相关。能否正确识别并及时处理这类心律失常对临床预后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临床上常见的4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做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或不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男性少,心率慢,体重指数(BMI)低,既往高血压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史患者比例低,钙拮抗剂及胺碘酮使用率低,CHADS2积分高,既往心肌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吸烟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手术及大出血史患者比例高,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的使用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 991例随访成功,随访期间,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节律控制药物及氯吡格雷使用率低,室率控制药物及华法林使用率高,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率高(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0,95%CI:1.17~1.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9,95%CI:1.07~1.11,P0.001)、心率(HR=1.011,95%CI:1.005~1.017,P0.001)、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1.63,95%CI:1.13~2.35,P=0.01)及合并COPD(HR=2.18,95%CI:1.47~3.22,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在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5,95%CI:1.03~1.07,P0.001)、BMI(HR=0.92,95%CI:0.88~0.96,P0.001)、收缩压(HR=0.991,95%CI:0.984~0.998,P=0.012)及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2.50,95%CI:1.48~4.21,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伴或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血管相关药物在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对临床结局事件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 2008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0 月在全国 20 家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心血管用药治疗情况。 根据心血管药物应用数量,将患者分为多重用药(≥5 种心血管药物)组和无多重用药(<5 种心血管药物)组;进行 1 年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再入院。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和 Cox 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 2015 例房颤患者,平均心血管药物数量(3. 4±1. 9)种,多重用药患者 570 例(28. 3%)。 与无多重用药患者相比,多重用药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和 CHA2DS2-VASc 评分更高,吸烟史、永久性房颤、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均为P<0. 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OR= 1. 013,95%CI:1. 004~1. 023)、阵发性和永久性房颤(OR= 1...  相似文献   
6.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y cardiomyopathy,AHCM)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心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76例中国急性STEMI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按CHA2DS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1分组(n=1815)、2~3分组(n=3585)、≥4分组(n=2076)。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30 d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影响。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CHA2DS2-VASc评分患者相比,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的病情更重,合并症更多,而接受再灌注治疗及规范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P均<0.05)。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1分组、2~3分组、≥4分组分别为2.0%、8.0%、23.7%)及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上述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在预测30 d全因死亡风险上,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与TIMI评分(0.756 vs.0.767)和GRACE评分(0.756 vs.0.769)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是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对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与TIMI评分和GRACE评分相当,且计算简单,可考虑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符合心房颤动(房颤)更好的管理(atrial fibrillation better care,ABC)管理路径对中国急诊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国20家医院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并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符合ABC管理路径分为2组:符合ABC路径组与不符合ABC路径组。主要临床结局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临床结局事件为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大出血事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2 015例房颤患者,年龄(68.5±13.3)岁,其中女1 104例(54.8%)。随访12个月,符合ABC路径组(126/2 015例,6.3%)患者死亡4例(3.2%,4/126),其中心血管死亡1例(0.8%,1/126);不符合ABC路径组(1 889/2 015例,93.7%)患者死亡275例(14.6%,275/1 889),其中心血管死亡163例(8.6%,163/1 889)。两组患者卒中和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与不符合ABC路径组比,符合ABC路径组的全因死亡风险(HR 0.211,95% CI 0.078~0.572,P=0.002)和心血管死亡风险(HR 0.085,95%CI 0.012~0.612,P=0.014)均显著下降。 结论在当代真实的中国急诊房颤患者队列中,符合ABC路径的临床综合管理与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采用ABC路径的综合管理可以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性,44岁,以"反复意识丧失6 d"入院。患者于2017年12月7日午休时突发胸闷、气短、心悸,随后反复出现意识丧失十余次,伴口吐白沫、二便失禁,否认四肢抽搐、痉挛等,每次持续约1 min,可自行恢复意识,醒后意识清醒、对答切题,但对意识丧失经过无法回忆。当天收住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再次反复发作意识丧失6次,予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心电监测提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a),复苏后查血钾为3.0 mmol/L,当地考虑诊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予补钾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既往史:2015年诊断"帕金森综合征",长期服用森福罗、美多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人群的抗栓策略变迁及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ACS患者, 根据抗栓策略分为抗凝治疗组与未抗凝治疗组, 根据就诊时间将研究人群分为2017年组、2018年组、2019年组。对所有患者开展1年随访, 主要终点为心源性卒中, 次要研究终点为随访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 定义为全因死亡、心源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循环栓塞、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结果共入选1?333例房颤合并ACS患者, 其中男922例, 年龄(68.3±9.7)岁。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534例(抗凝治疗组), 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799例(未抗凝治疗组)。与未抗凝治疗组相比, 抗凝治疗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更高[(3.7±1.9)分对(4.3±1.8)分, P<0.001]。2017—2019年, 接受抗凝治疗(P<0.001, P for trend<0.001)、口服抗凝药(OA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