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射频消融是根治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有效方法,成功率达90%左右。对起源于希氏束附近的房速,心内膜消融有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近年来有国外报道,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可以安全的进行消融〔1-2〕。我们曾对1例房速伴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单多腔左房建模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nSite NavX系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多腔建模者26例,单腔建模者17例。结果单腔左房建模耗时13±10 min,多腔左房建模耗时22±10 min。单腔、多腔左房建模双侧肺静脉前庭定位时间分别为6±5min、7±4 min。手术总曝光时间单、多腔建模分别为19±5 min、20±6 min。单腔、多腔左房建模半年随访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4%、88.2%。结论单腔左房快速建模可有效减少左房模型的修改和构建时间,而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术前经心电图诊断为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在Carto标测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在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左冠窦消融均未成功,消融电极在冠状静脉分支心大静脉标测到较体表Ⅱ导波峰提前112ms的靶点,消融成功。该病例提示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常规标测消融无效,要考虑冠状静脉分支标测消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多环心房扑动(AFL)的射频消融疗效。方法 4例AFL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 Array)指导下建立相应心房三维模型并进行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并对折返的关键峡部作线性消融。结果 4例患者均显示出多个折返环,其中1例标测出右房3个折返环、左房1个折返环,分别围绕上腔静脉、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及左房房顶共4种折返环;其余3例患者每例均标测出2种折返环,分别为环绕上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8字折返、环绕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8字折返及环绕上腔静脉、环绕右心耳的折返环。4例消融均获成功。其中1例AFL终止后窦性静止,提示病窦综合征,术后1周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2~9个月,无复发。结论多环AFL的心房内折返错综复杂,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楚地显示折返途径及关键峡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起源于希氏束旁频发室早的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5例采用Car-to标测系统,2例采用Ensite Array系统。采用Carto标测系统者经股静脉送入消融大头至右室,在室早发作时采点建模,建立右室解剖结构及电激动顺序三维图像;采用Ensite Array标测系统者经股静脉送入Array球囊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利用消融大头采点,建立右室三维图,并对室早激动起源及出口进行实时标测。在右室三维解剖图上标示出希氏束位置,观察最早激动点与希氏束的距离,对心律失常的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冷盐水大头消融功率为25W,温度为43℃,0.9%氯化钠溶液流量消融时17~20ml/min,放电间隙2ml/min。结果:7例患者室早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Ⅱ、aVL、aVF导联为直立的R波,Ⅲ导联为R、rs、rS、rsR,均为RⅡ>RaVF>RⅢ,V1导联为QS型。7例患者均在希氏束旁标测到最早激动点,位于希氏束上方(11.29±2.98)mm处,在最早激动点及附近消融成功,室早消失,与术前同样条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早。2例患者术中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经术中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转复正常,另1例术后4d心电图转复正常。随访12~28个月,无复发。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希氏束旁室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温度射频仪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分别采用温度控制法(温控法)、功率控制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就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2443例患者分为温控消融组和功率控制组,温控消融组共治疗1669例患者,成功率99.88%,功率控制组共治疗774例患者,成功率99.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温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功率控制组(93.4%﹠87.7%,P〈0.01),功率控制组行二次消融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温控组(12.2%﹠6.4%,P〈0.01);温控组平均放电时间及X-R曝光时间均小于功率控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控组1例消融失败考虑旁道位于心外膜,1例为9岁儿童希氏束旁旁道,家属考虑风险放弃治疗。功率控制组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消融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结论应用温控射频仪采用温度控制法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放电时间,减少了X-R的曝光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心慌、心悸、乏力2年余加重10d入院,体检:血压130/70mmHg,心率90次/min,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示:左室偏大,无冠窦扩大,突向右房,可见大小约5mm的缺口有连续血流分流入右房(图1)。因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拟行介入治疗。操作方法和过程:局部麻醉下,穿刺右股动、静脉,分别置入血管鞘,经动脉送入5F猪尾导管置主动脉根部,行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窦无冠窦突向右房形成一大窦瘤,瘤底有约5mm破口,血流由主动脉流入右心房(图2)。经动脉送入改造的猪尾导管置于窦瘤破口处,经猪尾导管送入泥鳅导丝,通过破口进入右房至上腔静脉,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至上腔静  相似文献   
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4例ARVC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2岁,均有反复头昏、心悸、晕厥或黑矇病史。4例患者症状发作时共出现6种形态的VT,频率为130~210次/分。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 Array)指导下行VT消融治疗。结果 4例患者共行6次手术,其中3次采用CARTO系统,3次采用EnSiteArray系统指导。3例完成消融,随访2~19个月,3例患者均无猝死、晕厥或黑矇发生;2例术后一周内复发,但VT的频率减慢,药物能有效控制,术后5~6个月VT不再发作。另1例患者在放电消融过程中VT的频率加快,形态紊乱,蜕变为心室颤动,紧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终止手术。随访6个月,无VT发生。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VT的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