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FNA-TgAb)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超声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1例纳入转移组,其余73例纳入未转移组,同时收集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未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阴性对照组.入组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检测,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 、FNA-TgAb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未转移组、阴性对照组,未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独FNA-Tg、FNA-TgAb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作为检验变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否作为状态变量(1=淋巴结转移,0=未转移)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FNA-Tg、FNA-TgAb水平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依据ROC曲线得出单独FNA-Tg、FNA-TgAb检测的Cut-off值分别为115.959 ng/mL、9.715 IU/mL.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Tg、FNA-TgAb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可通过超声引导下检测FNA-Tg、FNA-TgAb水平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的感染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对感染组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再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PCT检测,比较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根据血清PCT水平分级将未感染组患者分为PCT正常组和PCT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82%。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为(1.96±0.39)ng/mL,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0,P0.05),抗感染治疗结束后的血清PCT水平为(0.66±0.13)ng/m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4,P0.05)。PCT正常组患者随访3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为1.90%,低于PCT异常组患者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73,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感染具有预测作用,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失衡与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肺栓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细分为有症状组(45例)和无症状组(57例),另选10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以TAT/PIC比值作为评价凝血-纤溶失衡程度的指标。对病变血管进行超声评分和Villalta评分,观察肺栓塞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比值、超声评分和Villalta评分的关系及其对肺栓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TAT水平为(2.87±0.86) ng/mL,高于对照组[(1.86±0.48) ng/mL],PIC水平为(1.15±0.24)μg/mL,低于对照组[(1.61±0.47)μg/mL],TAT/PIC比值为(2.54±0.45)×10-3,大于对照组[(1.16±0.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及81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LTBI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LTBI与ATB的鉴别诊断价值。ATB组患者均予2HRZE/4HR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B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ot、hBD-1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ATB组、LTBI组血清Eot水平高于健康组,hBD-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血清Eot水平高于LTBI组,hBD-1水平低于L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具有鉴别诊断LTBI与ATB的价值(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开展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分别选择格列齐特以及二甲双胍药物施治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05月至2017年01月收治的5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对照组:临床开展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格列齐特药物施治;观察组:临床开展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期间,应用二甲双胍药物施治;最终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疗效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68.00%),观察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00%)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期间,准备二甲双胍药物施治,同格列齐特药物应用效果比较,在提高病情疗效方面前者更为显著,从而优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肝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AILD患者74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症(AIH/PBC OS)患者1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穿组织白介素-12(IL-12)、IL-17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情况。结果 AIH、PBC和AIH-PBC OS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32.5±12.5)U/L、(40.1±8.4)U/L和(166.2±16.3)U/L,AST水平分别为(120.3±11.7)U/L、(52.8±5.6)U/L和(194.7±18.3)U/L,差异显著(P<0.05);血清ALP水平分别为(98.0±9.2)U/L、(323.5±30.9)U/L和(257.1±24.1)U/L,血清GGT水平分别为(49.1±4.7)U/L、(236.8±22.6)U/L和(376.7±35.5)U/L,差异显著(P<0.05);AIH、PBC和AIH-PBC OS组患者肝组织IL-12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5.8%、7.1%和15.4%,P>0.05),肝组织IL-17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3.7%、76.2%和76.9%,P<0.05),肝组织IFN-γ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68.4%、85.7%和76.9%,P<0.05);AIH患者血清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分别为21.1%和10.8%,均显著高于PBC组或AIH-PBC OS患者(分别为0.0%和0.0%,和0.0%和0.0%,P<0.05);PBC患者血清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19.0%,显著高于AIH组(0.0%)或AIH-PBC OS患者(7.7%,P<0.05);AIH-PBC OS组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8.5%,显著高于AIH组(0.0%,P<0.05),AIH-PBC OS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AIH组(0.0%)或PBC组(73.8%,P<0.05);AIH患者血清ANA和SMA阳性率分别为94.7%和78.9%,显著高于PBC患者(分别为19.0%和19.0%,P<0.05)。结论 不同类型AILD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呈交叉阳性现象,肝组织炎性因子检测对鉴别诊断没有意义,常规肝功能指标仍对诊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