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雅施达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心功能、心率、血压、心胸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75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倍他乐克、雅施达、地高辛、利尿剂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地高辛、利尿剂、扩血管药治疗,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胸比缩小,LVEF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LVEF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雅施达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CHF可明显使病人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多巴胺联用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IrI芎嗪注射液,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心脏彩超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D下降,LVEF升高;其中治疗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难治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LVEF,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Ang 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BMP-2的影响,初步探讨Ang Ⅱ对BMP-2表达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BMP-2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Fkb-P65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AngⅡ刺激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BMP-2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ng Ⅱ在增加BMP-2表达的同时,NFkb-P65表达也相应增强,厄贝沙坦干预使Ang Ⅱ诱导的NFkb-P65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1)Ang Ⅱ可以剂量依赖性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MP-2的表达,而厄贝沙坦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BMP-2的表达.(2)AngⅡ诱导BMP-2表达的机制可能是通过NF-kB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I-Icy)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59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中AMI患者及非AMI患者的Hcy、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比较单纯性高血压组的AMI患者及非AMI患者的以上指标。结果:H型高血压组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AMI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AMI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高血压组中,AMI患者的Hcy水平显著低于非AMI患者,TC、LDL—C显著高于非AMI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性回归分析发现,H型高血压是AMI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与AMI密切相关,能降低Hey水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他汀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连用12周,随访一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调脂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T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血管钙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血管钙化形成过程是一个与骨发育相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1965年Urist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到目前为止,已发现30余种成员,其中以BMP-2的作用最为重要。它们是一类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