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性脑病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初  邢钢 《浙江医学》1999,21(9):544-545
胰性脑病是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我们近年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例1:患者女性,38岁。因上腹持续性剧痛伴呕吐22h入院。体检:T36.8℃,R24次/min,BP9.5/6kPa。神志清,巩膜不黄,颈软,两肺听诊正常,心率118次/min,心律规则。腹胀,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卫,尤以中上腹部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可疑,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WBC19.8×109/L,N0.80,L0.18;血清淀粉酶(Somogyi法测定,下同)1092U,尿淀粉酶2252U;腹穿抽得血性液体,其淀粉酶1698U。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除虫致有机磷农药皮肤接触中毒的临床特征,探讨本病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在嵊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0例有机磷农药皮肤接触中毒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毒患者中为敌百虫中毒者10例,乐果中毒者3例,敌敌畏中毒者67例,患者均为除虫后出现头晕、乏力、腹痛、恶心等临床表现,并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流涎、瞳孔缩小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检测血胆碱酯酶最高2 734,最低222。80例中毒患者经积极综合性治疗全部成功治愈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阻断农药继续接触途径、早期清洗皮肤、抗胆碱能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的有效开展是有机磷农药皮肤接触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各种治疗措施应配合并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应用自血光量子加蝮蛇抗栓酶治疗36例脑梗塞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病例选择:1994年10月~1995年10月收治住院病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神经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经CT扫描证实。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9.5岁。病期3小时至15天,平均2.5天,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儿童中药处方中金银花的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儿童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从解放军某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中药处方中选取符合条件(处方含金银花、处方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的处方共220张,采用列表分析方法,找出金银花的用药规律。结果:患儿以3~4岁为主,占47.7%,绝大多数为外感类疾病患儿;处方药味数以8~13味(84.1%)居多,平均每张处方11味;处方每日(剂)剂量集中在40~120g,每味药每剂用量3~11g;处方用药金额80%以上集中于100元以下;与金银花配伍的中药以甘草、连翘居多。结论:金银花与其他中药配伍灵活,总体具有一定规律性,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点,可有效治疗儿童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喉痹等疾病,比西药更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于2006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5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1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56.7%).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岁)、有严重合并症、入住ICU、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20 d)、住院时间长(>30 d)、侵入性操作,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危险性最大(OR = 9.247),其余依次为严重合并症(OR = 8.973)、住院时间长(OR = 8.047)、入住ICU(OR = 7.165)、高龄(OR = 5.428)、侵入性操作(OR = 4.177)、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 = 3.809).结论 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本观察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评价其对房颤发作频率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经体表心电图或Holter监测确诊房颤,选择阵发性房颤,有反复发作,每年至少5次,至少有2次为常规心电图或Holter证实者。除外:病窦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左房内径≥55mm;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东风  邢钢  李免全 《包头医学》2009,33(4):213-214
目的:观察微量泵泵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患者,记录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120例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泵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确切,患者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心肌梗死 ,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百奥蚓激酶胶囊 (由北京百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0 0 4 )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收住我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病人 5 0例。男 38例 ,女 1 2例 ,年龄 5 2~ 75岁 ,平均 63岁。均符合 1 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和 WHO建议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1 5例 ,恶化型心绞痛 1 6例 ,自发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并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分析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1),"<5 min"(P<0.05)和"5~15 min"(P<0.01)的例数均多于胺碘酮组,">15 min"例数的均少于胺碘酮组(P<0.01),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P<0.01),在具体不良反应上"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和平均复律时间及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药物治疗PSVT的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可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PB)患者麻醉后,运用七氟烷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心肌和肺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20例。2组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哌库溴铵维持麻醉,丙泊酚组给予泵入丙泊酚4~12 mg/(kg·h),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1.0~3%吸入维持。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于插管后(T1),开放升主动脉20 min(T2),停机20 min(T3)和术毕(T4)4个时点记录潮气量、气道峰压及呼气末气道正压值,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并在T1和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1 2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2、T3和T4时,OI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或P〈0.01);3 T4时,Cd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4 T4时,IL-8和c Tn I水平七氟烷组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烷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案优于丙泊酚,能较好保护患者对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